何謂氣候變遷
由於人類經濟活動不斷發展,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 Greenhouse Gas):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氧化亞氮 (N2O) 、氫氟碳化物 (HFCs) 、全氟碳化物 (PFCs) 及六氟化硫 (SF6) 等 濃度持續增加,溫室效應增強,造成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 、海平面上昇、生態系統失衡使生物多樣性驟減, 進而對全球生物的生存產生巨大威脅。
根據 1996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第二次評估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若不採取任何防制措施, 全球平均地面氣溫於 2100 年時將比 1990 年時增加 2℃(介於 1 至 3.5 ℃),海平面將上升 50 公分(介於 15 至 95 公分)。預估二氧化碳濃度已從工業革命前的 280PPMV 增加至 1994 年的 358PPMV ,若要在二十一世紀末將二氧化碳濃度穩定在工業革命前的兩倍(550PPMV),則目前全球排放量必須削減一半。
為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 1992 年通過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對「人為溫室氣體」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es) 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目標協議,至今已召開三次締約國大會; 「第三次締約國大會 (COP3)」 已於1997年 12 月在日本京都召開,會中簽署 「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 ,規範工業國未來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我國基於地球村的一份子與國際公約之壓力, 必須及早因應,積極尋求我國於氣候公約中之合理定位,並在影響國家利益最小的情況下,承擔減量責任。
台灣百年來氣溫上升了嗎
就台灣地區八個代表性測站近百年地面溫度資料,進行定量分析,結果顯示有一緩慢上昇趨勢。
依據張隆男”台灣地區氣候變化”評估:平均而言,各測站之增溫程度約為 0.8~1.6C/百年。此與東南亞地區分析 結果非常接近,亦隱含台灣地區之增溫為大範圍溫室效應所影響,而非單獨之區域現象。
有關臺灣地區氣溫變化情形請參閱損害度與適應”氣候變化 ” 部分之說明
台灣百年來降雨量變化情形
台灣年平均降雨量2150 mm,約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2.6倍,但每人分配平均降雨量卻只有世界平均的1/6弱, 而且因為河流短,地勢陡,降雨量大都直接奔流入海。民國82年為輸旱年,年降雨量僅約1640 mm, 根據1966年經濟部水資料局的資料分析,約有46.2%之降雨量直接流入海中,而33.3%為蒸發散損失, 使得可利用水量僅佔降雨量之20.5%。每人分配之可利用水量更形稀少,因此台灣乃屬於水資源貧乏地區。 另,降雨量分佈不均,約80%集中於5-10月之豐水期, 且大部分為颱風暴雨,因此使水資源調配益發困難。
有關臺灣地區降雨量變化情形請參閱損害度與適應 ”氣候變化” 部分之說明。
台灣沿海地區海平面是否上升
依據PSMSL所取後得日據時代基隆港、 高雄港資料分析之歷年冬、夏季及全年海水面之變化圖。由圖中可知近90年前開始, 兩地之海平面有上升之趨勢,基隆港之上升速率較不明顯,變化量約為0.31cm/yr,高雄港之上升速率則約為 20.232cm/yr。
由中央氣象局提供之潮汐資料分析:
1. 基隆、竹圍、塭港、將軍、安平、高雄、梗枋無論冬夏季或全年平均,其海水面有上升之趨勢。
2. 台中、蟳廣嘴、富岡、蘇澳海平面有下降趨勢。
由於人類經濟活動不斷發展,導致大氣中溫室氣體( Greenhouse Gas):二氧化碳 (CO2) 、甲烷 (CH4) 、氧化亞氮 (N2O) 、氫氟碳化物 (HFCs) 、全氟碳化物 (PFCs) 及六氟化硫 (SF6) 等 濃度持續增加,溫室效應增強,造成全球暖化(Global Warming) 、海平面上昇、生態系統失衡使生物多樣性驟減, 進而對全球生物的生存產生巨大威脅。
根據 1996 年聯合國氣候變化政府間專家委員會(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的第二次評估報告,指出人類活動所排放的溫室氣體,若不採取任何防制措施, 全球平均地面氣溫於 2100 年時將比 1990 年時增加 2℃(介於 1 至 3.5 ℃),海平面將上升 50 公分(介於 15 至 95 公分)。預估二氧化碳濃度已從工業革命前的 280PPMV 增加至 1994 年的 358PPMV ,若要在二十一世紀末將二氧化碳濃度穩定在工業革命前的兩倍(550PPMV),則目前全球排放量必須削減一半。
為防制氣候變遷,聯合國於 1992 年通過 "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對「人為溫室氣體」 (anthropogenic greenhouse gases) 排放做出全球性管制目標協議,至今已召開三次締約國大會; 「第三次締約國大會 (COP3)」 已於1997年 12 月在日本京都召開,會中簽署 「京都議定書」(Kyoto Protocol) ,規範工業國未來溫室氣體排放目標。我國基於地球村的一份子與國際公約之壓力, 必須及早因應,積極尋求我國於氣候公約中之合理定位,並在影響國家利益最小的情況下,承擔減量責任。
台灣百年來氣溫上升了嗎
就台灣地區八個代表性測站近百年地面溫度資料,進行定量分析,結果顯示有一緩慢上昇趨勢。
依據張隆男”台灣地區氣候變化”評估:平均而言,各測站之增溫程度約為 0.8~1.6C/百年。此與東南亞地區分析 結果非常接近,亦隱含台灣地區之增溫為大範圍溫室效應所影響,而非單獨之區域現象。
有關臺灣地區氣溫變化情形請參閱損害度與適應”氣候變化 ” 部分之說明
台灣百年來降雨量變化情形
台灣年平均降雨量2150 mm,約為世界平均降雨量之2.6倍,但每人分配平均降雨量卻只有世界平均的1/6弱, 而且因為河流短,地勢陡,降雨量大都直接奔流入海。民國82年為輸旱年,年降雨量僅約1640 mm, 根據1966年經濟部水資料局的資料分析,約有46.2%之降雨量直接流入海中,而33.3%為蒸發散損失, 使得可利用水量僅佔降雨量之20.5%。每人分配之可利用水量更形稀少,因此台灣乃屬於水資源貧乏地區。 另,降雨量分佈不均,約80%集中於5-10月之豐水期, 且大部分為颱風暴雨,因此使水資源調配益發困難。
有關臺灣地區降雨量變化情形請參閱損害度與適應 ”氣候變化” 部分之說明。
台灣沿海地區海平面是否上升
依據PSMSL所取後得日據時代基隆港、 高雄港資料分析之歷年冬、夏季及全年海水面之變化圖。由圖中可知近90年前開始, 兩地之海平面有上升之趨勢,基隆港之上升速率較不明顯,變化量約為0.31cm/yr,高雄港之上升速率則約為 20.232cm/yr。
由中央氣象局提供之潮汐資料分析:
1. 基隆、竹圍、塭港、將軍、安平、高雄、梗枋無論冬夏季或全年平均,其海水面有上升之趨勢。
2. 台中、蟳廣嘴、富岡、蘇澳海平面有下降趨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