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食物森林

圖:食物森林
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台灣食物森林
圖文:王玉華
規畫篇
圖:大富平地森林園區
2010年四月開始,花蓮樸門已連續開設二期的樸門永續設計介紹課程,關於食物森林的美好想像早在腦海中醞釀,此次工作假期終於讓我們有機會去營造一座可以自己保水、自己施肥、免除草,又可以供應食物的食物森林(FOOD FOREST),基地就位於花蓮的大富平地森林園區內,施作的面積廣達1公頃,這將成為台灣樸門最大的一座食物森林。
收集雨水的集水溝(SWALE)圖面
由花蓮樸門部落發起人邱奕儒、樸門永續設計講師TAMMY唐敏及樸門永續發展協會理事長亞曼三位老師共同規劃設計的食物森林,經過一個多月的前置作業,包括了地形水文的調查集水區設計植栽的配佈及採集等高線測量、集水溝開挖……等,在實際動手種樹前,老師們早已把一切安排妥當,就等著我們這群菜鳥來出汗出力。
圖:由TAMMY所設計的食物森林植栽圖。
打造一座人為的食物森林,顧名思義,不可或缺提供食物的收益作物,此外,水資源的利用及支持性作物也是兩大重點,因為自然的森林是不需要人工澆灌與施肥,如何收集天下掉下來的每一滴雨水以供灌溉,沿著等高線挖設集水溝及小水池便是樸門常見的集水設計;而豆科更是最好的固氮植物,扮演好森林的支持系統,源源不絕提供天然氮肥。
圖:TAMMY,食物森林植栽設計師
在植栽的配佈上,聽TAMMY老師說她翻遍植物圖鑑,設計圖一修再修,為求最適應當地的風土,以及容易採集得到的前題。收益作物分為、中、長期,短期為一年即可採收的木瓜、香蕉等,中長期的柑橘類、芭樂、桑椹等中小型果樹;以及花蓮在地的麵包樹、波羅蜜等大型果樹,還有香樁、破布子等原生樹種,除果樹外,堅果類、木材及藥用樹種也不可少。
在支持系統的豆科植物上,採取森林多層次的設計,地被植物以米豆等 為主,灌木選用樹豆等,喬木則是可食用的辣木、楊梅等。此外,配置上還要考慮植物的特性適地適種,有偏愛在水邊的、愛半遮蔭的,以及喜歡為伴的同伴植物, 都放在最適合的位置。另外,此次種下的樹苗高達三百棵,其中半數是由加納納部落族人在當地採集而來的,已是適應花東氣候的在地樹種,相信存活率也將提高。
圖:用怪手開挖集水溝
由於基地面積太大,集水溝的開挖不得不動用到怪手,在工作假期開始 前,亞曼老師親自到現場指導,一開始,怪手差點把彎彎曲曲的集水溝挖成排水溝,經過溝通後,才又恢復了原貌。集水溝是沿著二條等高線開挖,中間有數個小水 池集水,由於集水溝緊臨廁所,邱老師將有淨化水質功能的香蕉圈設計在前頭,把洗手台的中水導入池中,把麻煩的廢水淨化為有利於種植香蕉的肥水,真是一兼二顧。
開工篇
經過一個多月的事前作業,食物森林工作假期於四月下旬展開,來自全台近五十位的熱血志工一同完成造林夢想,其中,還有一位是遠從美國洛杉磯來的陳姐哦!她的熱誠真是令人佩服。    

圖:拉藍老師風趣解說

圖:巴拉告生態捕魚
工作假期開始前不忘先娛樂,一群人在馬太鞍拉藍的家體驗阿美族的生態捕魚-巴拉告,拉藍生動風趣說道,巴拉告是先為魚蝦類蓋集合住宅,吸引牠們入住,然後,只要守株待魚,真輕鬆!最下層住的是土虱、鰻魚等沒穿衣服的魚類;中層是蝦蟹類;最上層才是魚類。捕捉時,留下幼小的,只抓取成熟的,讓牠們可以生生不息,這種永續生態捕魚的作法是原住民祖先流傳下來的智慧,可說與樸門的精神不謀而合。

n   種子球製作
圖:黏土:砂土=2:
為了提高種子的發芽機會,不要被小鳥蟲兒吃掉,製作種子球是很好的解決方法。它的做法像是搓湯圓,首先,在地上舖一層塑膠布,倒入黏土混和砂土,比例約2:1,也可以添加一些培養土,然後,加入要撒播的樹豆、米豆等豆科種子,加水充份混合後,就可以搓土球了!將每顆搓成約2至3公分左右的圓球,經過二十四小時的陰乾(視天氣狀況而定)就大功告成了!

雙手搓雙球
圖:一堆種子球
大夥兒聽著亞曼老師的解說,等不及要動手搓土製湯圓,竟有人可以雙手各搓一球,一次二球,真是太厲害了!不一會兒,地上便出現一大堆的土湯圓了! 
n   等高線測繪
先製作三角測量工具。

以二點測量再找中線。
在測繪等高線前,要先製作三角測量工具,原以為會是很複雜的,當亞曼老 師示範後,才發覺樸門真是一門化繁為簡的科學,做法是利用三根竹子,二根一樣長的當三角腳架,底部寬度約為一公尺,另外一根當作橫桿,三個支點以麻繩固定 後,再抓出測量的中間線,方法是從頂部垂下一根線,線尾綁著一個重物,如:鉛錘等,以左右二點測量平均出鉛錘的中間點,便完成測量工具了!

接下來,每隔一公尺抓出等高的點,插根竹子做記號,連起來便是等高線了。
 
土裡有許多礫石
三明治種植
三明治種植法
最後,是眾人最期待的種樹了!亞曼老師示範了三明治種植法,首先,挖一個六十公分深的坑,最好是四方形的,根才不會盤成圓形,先埋約十公分堆肥,為了讓樹健康長大,這次是使用綠生益菌發酵的BOKASHI, 也可以使用廚餘堆肥替代;接下來,覆土約二十公分,主要是防止堆肥接觸根部造成肥傷,然後,就可以把樹苗種下。接下來才是重點,因為天氣已漸熱,土壤的覆 蓋尤為重要,否則一下子水份便蒸發掉了,蓋上厚厚的稻草桿,加上厚紙板,也可以減少雜草生長,最後,周邊以石頭圍起來,創造邊界效應。
三人為一組,眾人七手八腳挖著樹坑,沒想到這是一片礫石地,土裡到處都 是石頭,連連挖壞了幾根鏟子,因為有三百棵的樹等著我們種,大夥兒不敢休息,從早到傍晚,一直挖一直種,沒想到竟讓我們種完了,連老師都覺得不可思議!可 能是浴沐在花東縱谷的壯麗美景下,大夥兒並不覺得累,只是晚餐時,飯鍋、盤底都朝天,還連連要老闆加菜呢。
香蕉圈,淨化水兼施肥
香蕉圈
 
圖:一星期後的香蕉圈!
為了處理廁所洗手台的中水,邱老師在集水溝最前頭設計了香蕉圈,在坑裡先堆置一些枯枝爛葉、雜木等做為過濾材料,再將石頭疊起來擋水,四周種植耐肥的香蕉,邊坡種芋頭、野薑花等,香蕉圈不僅可淨化中水,還可以把中水裡的肥份提供香蕉吸收,免施肥又免澆水,是很聰明的做法。
圖:螺旋型花園。
後記
種樹後 的幾天都未曾下過一滴雨,讓人不禁擔心起樹會不會乾死了!不過,由於有厚厚的稻草覆蓋物,加上工作人員去澆灑過綠生益菌,相信應該會活起來的。一星期過 後,找了機會去大富看看,果然,大部份樹苗都長得很好,真是老天保祐,期待有一天,我們種下的三百棵小樹蔚然成林,讓後人可以一邊在樹下乘涼,一邊採著水 果吃。
圖:熱血志工,完成造林創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燈籠果

燈籠果 燈籠果屬於醋栗科茶蔍屬多年生灌木。株叢高1.2 米左右,果子是一個套着燈籠型莢子的小圓果,比拇指大一點,里面有很多小籽。未成熟時味極酸,成熟後呈黄綠色,完全成熟後呈紫紅色,非常甜,可以用來烤果餅,做果醬。燈籠果花朵燈籠果原產祕魯和智利,但是並不是什麼重要得產品。當地人隨便吃一點,偶爾也在菜市場看到。但是被廣泛的引入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所有番茄可以存活的地方都可以種。果醬和罐頭是居民的常用品,也經常出口。中部非洲國家,如加蓬,也有小型果園。 一、燈籠果的生育週期 1、發芽期:從種子吸水萌動到真葉露心為發芽階段,由播種到種子萌芽長出土,達到80%以上,大約需要7~15天。 2、幼苗期:苗出齊後,有80%的植株達到三片真葉,即第一個花萼形成前約20~30天。此期主要是根、莖、葉的生長時期,在生產上要採取良好的措施,培育生長發育健壯的幼苗,為高產、優質、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3、開花期:從開第一朵花開始到最後開的一朵花所持續的天數,為開花日數。最早開的第一朵花達5%的植株為開花始期,以月、日表示,植株最後開的花,而漿果又能在霜前充分成熟的日期為終花期。 4、結果期:結果期分為始期和終期。結果始期,即有5%的植株落花後,坐住果的日期。結果終期,即是終花期的花坐住果的日期。   5、成熟期:漿果成熟期,可分為始熟期和終熟期。始熟期,即有5%的植株第一個果成熟的日期。終熟期即最後充分成熟漿果的日期。燈籠果是由下向上陸續開花結果成熟的。第一個花果實膨大生長,第2~4朵花相繼現蕾、開花和結果。 二、燈籠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燈籠果性喜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以30℃左右發芽迅速;幼苗生長期20~25℃、夜間不低於17℃適宜生長;開花結果期白天以20~25℃、夜間不低於15℃為宜,否則易引起落花落果。氣溫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長。0℃以下植株受凍。經調查看,幼苗耐低溫能力不成熟,所以露地生殖時期不能過早,而必須在晚霜過後方可栽植。   2、光照:燈籠果對光照要求比較敏感,需要充足的光照。在3000~4000米燭光範圍內,生長發育協調,果實品質優良。光照不足時,植株徒長而細弱,產量下降,漿果著色差,品味不佳。因此,在生產上必須注意種植密度的合理性和打尖、抹芽、整枝的必要性。   3、水分:燈籠果需水較多,尤其在漿果開始成熟前期,枝葉和果實同時生長,需水較多,當漿果大量...

蔬菜對溫度日照條件的要求

蔬菜對溫度日照條件的要求 全日照  8個小時日照 瓜類、茄果類、豆類、山藥、豆薯(地瓜)。番茄、黃瓜、茄子、辣椒等喜溫中、強光性 蔬菜夏秋季生產,玉米、青椒、西瓜、南瓜、西紅柿、茄子、芝麻、向日葵類。 其次是根莖類,如:馬鈴薯、甜菜、胡蘿蔔、白蘿蔔、甘藷、山藥等等。至少需半日照,才能生長,芋頭雖喜歡全日照,但比其他蔬菜耐蔭。  需要中等光照大白菜、甘藍、芥菜、蒜、洋蔥。  長日性蔬菜白菜、甘藍、芥菜、蘿蔔、胡蘿蔔、芹菜、菠菜、萵苣、蠶豆、豌豆、大蔥、洋蔥。 短日性蔬菜豇豆、扁豆、莧菜、空心菜。          中光性蔬菜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 菜豆 菜豆喜溫暖,不耐高溫和霜凍。菜豆種子發芽的適溫為20-30℃;在40℃以上的高溫和10℃以下的低溫,種子不易發芽。幼苗生長適宜氣溫為18-25℃。花芽分化的適宜氣溫為20-25℃,過高或過低溫度易出現發育不完全的花蕾、落花。 菜豆對光照強度的要求較高。在適宜溫度條件下,光照充足則植株生長健壯,莖的節間短而分枝多,開花結莢比較多,而且有利於根部對磷肥的吸收。當光照強度減弱時,植株易徒長,莖的節間長,分枝少,葉質薄,而且開花結莢數少,易落花落莢。 菜豆根系強大,能耐一定程度乾旱,但喜中度濕潤土壤條件,要求水分供應適中,不耐澇。生長期適宜土壤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空氣相對濕度以80%為宜。開花結莢期對水分最敏感,此期土壤乾旱對開花結莢有不良影響,開花數、結莢數及莢內種子數減少。土壤水分過大時,下部葉片黃化,早脫落。空氣濕度過大會引起徒長、結莢不良。 菜豆具有深根性和根瘤菌,對土壤的要求不甚嚴格,但仍以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輕砂壤土或粘質壤土為好。土壤過於粘重、低溫、排水和通氣不良則生長不良,炭疽病重。菜豆喜中性至微酸性土壤,適宜的土壤pH為5-7.0,其中以州6.2-6.8最適宜。菜豆最忌連作,生產中應實行2-3年輪作。 菜豆生育過程中,主要吸收鉀和氮較多,還要吸收一定量的磷和鈣,才能良好發育。結莢期吸收磷鉀量較大。磷鉀肥對菜豆植株的生長發育、根瘤菌的發育、花芽分化、開花結莢和種子的發育等均有影響。缺乏磷肥,菜豆嫩莢和種子的品質和產量就會降低。缺鈣,幼葉葉片捲曲,葉緣失綠和生長點死亡。缺硼,則根係不發達,影響根瘤菌固氮,使花和...

連通管原理與應用

英 文版, English version   中 文版, Chinese version 西班牙文版, Espanol version  連通管基本原理 1. 連通管原理指的是,在一般開放的空間中,幾個液體容器的底部都相通的裝置,而若任一容器內注入液體,則當液體靜止時,各容器的液面必在同一水平面。 2. 兩 端的大氣壓力一樣,但管內兩端的水受重力作用而各自下墜,下墜瞬間,在圓弧頂部拉出一個真空,因真空而有壓力差,此時兩端的大氣壓 力再次從兩端將兩管的水壓回,但壓回的力量是大氣壓力減去管內的水壓(F=(Patm-PH2O)*A),而長管內的水比短管內的水還要重,所以壓回的力 量是短管的壓力大於長管的壓力,所 以,虹吸管內的水就會不斷的由短管端流入而由長管端流出。   3. 如果我們用兩根連通管,所以效率會變成兩倍。 4. 如果用兩根連通管,但是其中一個連接抽水馬達 , 此時 一根連通管是抽水,所以另一根把水送回 , 大氣壓力將兩管的水平衡,所 以,一個馬達可以有兩倍的動力 , 水就會不斷的循環。 問題1:請比較上連通管與下連通管的差異? 問題2:請問雙連通管時,管徑與高度差的關係?   簡易潮汐開關  (外部連通管)  1. 由於水持續進入水箱,水在水箱和潮汐開關內以同樣的速度上升。(潮汐開關內的底部是連通的)。虹吸管是通到外部的。水會持續上升到外部的開口端。 2. 一旦水上升到內部的開口端,它變成一個密封空間。由於水繼續上升,在水箱內水位繼續上升,但速度變慢。同時,水箱內水壓漸大。 3. 由於水位接近高水位線,壓力在開關內鐘將水位上升到臨界,造成部份水會先進入管道。 (同時會將管道上端部份空氣帶出,因為空氣在管內流動,也是噪音最大的時候) 4. 由於水在水箱到達高水位線後,體積空氣被迫壓縮管道,並透過虹吸作用,排出的空氣壓力後,進而開始大量排水。 (一旦開始大量排水,也是聲音最小的時候) 5 .水會一直流出,直到水位低到讓潮汐開關吸入空氣。然後,潮汐開關回歸起始位置。 6. 由於水持續進入水箱,水在水箱和潮汐開關內以同樣的速度上升。(潮汐開關內的底部是連通的)。虹吸管是通到外部的。水會持續上升到內部的開口端。  可以參考以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