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惠互生 完美循環
這些農產,來自粉嶺川上農莊。
這天,農夫阿杜(杜日文)正在魚塘邊,輕輕撈起一條魚,珍而重之地說:「這是寶石鱸,身有黑色斑塊,像寶石般漂亮!」
這魚原本是澳洲野生海魚,由漁護署引進,兩年前交配改良後,更適合本地魚塘淡水飼養。
「寶石鱸頭部尖細,魚肉肥美少骨,加上以山水飼養,平時吃台灣入口天然魚糧,沒餵抗生素和激素,簡單用薑葱清蒸已好吃!」阿杜一輪嘴解釋:「不過牠們很膽小,一下網便亂竄亂撞,受驚後不願吃東西,所以平日要盡量少打擾牠們。」
此外,阿杜在魚塘養了數條鯇魚和大頭魚,前者負責吃掉塘邊水草,以免晚間水中二氧化碳含量過高;後者則擔起清道夫重任,吃掉排泄物和浮游生物,平衡魚塘生態。

魚塘附近環境優美,給一片翠綠環抱。
農場自去年參與「優質養魚場計劃」,漁護署定期派員監察水質,保證安全食用。
寶石鱸食量很大,阿杜除了餵黑水虻幼蟲,還會餵菜莢和麵包。
魚兒吃的黑水虻,就在帳幕裏面成長。

原理很簡單,寶石鱸長到一斤重左右,便由魚塘撈上來,改用魚缸飼養。
「當魚的排泄物慢慢沉積,就可把缸內的水抽出來,輸往沙拉菜田,讓菜的根部吸收水中豐富的氮肥;過濾出來的清水,又可導回魚缸,供寶石鱸使用。」阿杜解釋。
如此一來,種菜就不用下化肥和農藥,甚至連有機肥料也可省掉,不但降低成本,也可廢物利用。
塘邊的桑葉、蔗葉、蘿蔔葉等菜莢,寶石鱸亦愛吃,加上由麵包店回收的方包皮,善用廚餘,亦令魚兒營養更均衡。
更厲害的好戲還在後頭,就是向大自然拿「魚糧」——培養黑水虻幼蟲來餵魚。
黑水虻是種看來像蒼蠅的昆蟲,卻不會傳播病菌,成蟲時長有黑翅膀,阿杜給牠一個有型名字:「黑武士」!


黑水虻的幼蟲可用來餵魚,變作成蟲後只有七天壽命,死後回歸土壤,也可作種菜的肥料。
但是一到冬天,黑水虻便減慢生長速度,那寶石鱸豈不捱餓?
「寶石鱸在冬天胃口也會變小,餵葉菜和麵包就可以。大自然很聰明,會自動調節,不用擔心的!」阿杜好整以暇答道。
「走地雞吃蚯蚓,人們會讚天然;其實讓魚兒吃蟲也是一樣,蛋白質豐富,比吃合成飼料好得多!」
一面種菜一面養魚的阿杜,是個半途退歸田園的農夫;這六斗多農地,是他進行創意實驗的場地,也是試圖改變世界的地方。
養耕共生過程
1.從田邊溪流抽取山水,把約一斤重的寶石鱸放在魚缸養殖。
2.帶着魚兒排泄物的魚缸水,流去旁邊的水耕棚內。
3.水耕沙拉菜毋須土壤,根部直接吸收魚水養分,發揮過濾作用。
4.已過濾的潔淨清水,重新供應魚缸使用,不含化學物質。
黑水虻的成長
1.黑水虻幼蟲只有約 1厘米大,每天可吃掉體重一倍的廚餘。2.五至十天後,幼蟲躲在花生麩和枯葉內結蛹。
3.十天後,成蟲破蛹而出,約七天後便會自然死亡,成為肥料。
六斗農地 成就夢想
阿杜參考台灣耕作方法,種沙拉菜同時養魚。
說起種菜頭頭是道的阿杜,原本是一間紡織公司老闆。
他自言是個有計劃的人,人生目標就是開設公司,然後成家立室,並打算退休後歸隱農田。

「成衣業做得久了,愈發覺香港是個充滿浪費的都市,人們擁有的衣服是所需的十倍!」阿杜說。

好不容易找到現在這六斗地,但位置偏僻,荒草有兩層樓高,開墾基建都得由頭做起。
結果,同伴一個接一個退出,只得阿杜和三位拍檔仍然堅持,花了年多時間慢慢除草、開田,假日亦會召集朋友當義工,用棄置石渠蓋鋪出小路,方便行走。
這塊地被荒廢了近三十年,魚塘位置本是一片水稻田,起初開地種菜時,阿杜發現田底長期滲出地下水,把瓜菜浸壞;去年他索性引出支流溪水,開闢成兩個魚塘,試着飼養有機魚。


我常說條河像少女,『十八廿二』啊!」阿杜哈哈笑說。
他大學時讀機電工程,雖然對養魚一竅不通,但喜歡研究,跑到漁護署報讀養魚課程,不時大膽請教其他漁民:
「永續農法就是善用自然資源,實踐自給自足,例如用雞糞種菜,菜莢也可拿來餵雞。
雖然香港小農不能養雞養豬,但就可以養魚種菜,利潤也比單獨種菜為高。」阿杜說。
他認為,當全世界都在討論海洋資源、濫捕海魚等問題,「養耕共生」正是解決良策。
「若更多農友同時種菜兼養魚,河鮮便可持續供應,不愁沒魚吃。」


工作一浪接一浪,但他的念頭還是源源不絕;今年三月將舉辦家居版「菜魚共生」工作坊,教人用魚缸養魚,缸上則種有機菜,在家實踐永續生活。
「沒有蔬菜過濾水質,魚會生病;魚數量不足,菜也欠缺營養。
忽視其中一環,魚或菜都會死掉,我們便沒得吃了。」
這小小的循環系統,恰如整個地球——當生態出了問題,人類還可置身事外嗎?


寶石鱸$6/両
以山水飼養,入口沒泥味,且含豐富不飽和脂肪酸( Omega-3),可預防心臟病和減少患癌機會。無論灌溉或養魚,都是取用鶴藪山水,作物特別健康。
阿杜用黃泥堆砌土窰,用來烘薄餅、麵包,別有風味。
農田最初是一片荒草,全靠阿杜與拍檔搬來一堆水渠蓋,鋪出小路。
農場常辦導賞團,介紹永續農業,不時有學校團體報名參加。
川上農莊位置偏僻,有幸避過基因改造木瓜污染,所以這裏的品種都是「正版」木瓜。
阿杜有份發起粟米助養,讓人見證成長歷程,兼可親手收割。

訂購寶石鱸
客人參觀農場之餘,也可即場購買當造收成。若有興趣訂購寶石鱸,可與川上農莊聯絡。暫時只限粉嶺、大埔、沙田區,每星期送貨一次。
農場其他作物可到灣仔土作坊(地址:香港灣仔堅尼地街 3A地下)購買。
川上農莊
網站http://efarmhk.com
電郵efarmhk@gmail.com
撰文:陳詠恩
攝影:鄧廣基
留言
「廚餘 + 養耕共生 → 再生食物」
http://www.youtube.com/watch?v=PWIP17OnDjY
希望有機會向貴會學習和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