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太平洋諸島而言,養耕共生可能有機會解決糧食供應難題,許多島嶼欠缺適合耕種的沃土、淡水有限、燃料價格高漲也影響新鮮農產品進口;海洋保育及倡議團體Oceana近期研究中,指稱庫克群島最有可能因為海洋酸化影響漁獲,導致糧食供應吃緊。 庫克群島內最大島嶼拉羅東加(Rarotonga)正在實驗養耕共生模式,結合漁產養殖與水耕農業,在這種碳中立的「封閉迴圈」系統內,魚缸裡富含硝酸鹽的水用來灌溉蔬菜,以魚的排泄物滋養植物,過程裡植物也能發揮濾淨及充氧效果,再讓淨水回流至魚缸。這個系統不需使用農藥或生長激素,用水量也只有傳統農業的10%。 這項試驗計畫名為「綠生活、水花園」,獲得紐西蘭援助計畫共25萬紐幣獎金,奧克蘭大學預估,只需2.3年即可攤平成本,庫克群島農業部長Kiriau Turepu表示,「養耕共生是我們的未來趨勢,可藉此降低仰賴進口的比例」。 澳洲「養耕共生方案」成員Wilson Lennard花費三個月時間,建造這項示範系統,在200平方公尺的土地上,共建置三套大小不一的系統,最大版本共有50平方公尺的生長空間,產量與占地250平方公尺的傳統農業相當。 紐西蘭援助計畫代表Helen Ellis深信,這種模式在「居家、社區或商界」均能成功,也計畫在庫克群島北部,進一步贊助更多養耕共生設施。 英國教授Tim Benton指出,「在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這種方案未來肯定有發展機會,若經適當管理,養耕共生的產量將遠高於一般農業,對腹地狹小的區域格外珍貴,例如在城市裡發展地方農作」。 德國柏林即為一例,「效能城市農業」團體正在廢棄工廠屋頂上,打造占地1000平方公尺的養耕共生農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