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變治水思維 打造台灣方舟島
TEIA環境資訊電子報2013/6/21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21世紀可說是災難型的世紀,除了搶能源、搶糧食,還有搶水,水資源更是維繫生命最重要的資源。對於土地連結在一起的地區,水資源合作顯得重要,例如中國和中南半島水資源衝突非常多,中國開發怒江、爛滄江、青沙江,對下游造成的影響,讓整個中南半島都非常關切,中國一定得與這些國家合作。蘇丹和埃及,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美國和墨西哥,都有水源分配的問題,需要一些大規模的合作;非洲很多地方仰賴地下水,但地下水層涵蓋多個國家,唯有這些國家有共識,才能保護以及良好運用地下水層。不過,水資源的意義不只是水而已,也包括虛擬水。虛擬水或稱水足跡,是指為一件產品或事件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中直接或間接的使用的水,水足跡的數據代表產品消耗地球水資源的程度。我們的糧食、水果,都是靠水才能長出來的,例如生產1公斤米需要3500公升的水,1公斤牛肉需要15000公升的水,1杯咖啡需要140公升的水。這些水隱含在糧食作物中,隨著國際貿易進入到不同國家,一些缺水、貧困的國家,為了生存,將水資源分配在耕種上,又隨著經濟、貿易,在全世界流動,讓水資源的問題更加複雜。台灣7成的糧食都是靠進口,連帶進口了水資源。汪中和說,台灣減少進口糧食,除了保護糧食安全,在水資源合作上也是有意義的。不需跟其他國家搶水 更應加強使用效率
台灣每年降雨量充足,唯一的缺點是越來越極端,雨量分布不平均,水資源治理的壓力也更大。汪中和指出,台灣最需要的就是留住、涵養降下來的雨水,只要雨降到地表,就盡量存起來,有如存入撲滿。台灣並不缺水。汪中和說,一年的降雨量約800~900億噸,農業、工業、民生、保育(清洗、打掃)總用水量也不過是180億噸,只需降雨量的2成,因此,只要好好運用,是可以有足夠的用水。問題在於「政府在水資源經營管理方面嚴重不足。」這種不足可以從很多層面可看出。各種標用水缺乏管理所造成的浪費,例如農業用水占70%,換算出來就是125億噸,只要提升使用的效率,節省1成,也就是12.5億噸,就超過兩座曾文水庫滿庫的量,將省下的水提供給工業用水都足足有餘。另外,台灣地表水(河水、雨水)不夠,用水都是靠地下水來補充,但是,從彰化一直到屏東一帶,都因農業灌溉而透支地下水,一年約10億噸,原可透過管理的方式取得平衡。在工業用水方面,汪中和建議調高水價。「現有的工業用水是足夠的,只要用水循環比照日本達8成,就可以超過一座曾文水庫6億噸的水量。」他說,政府長期的補貼水價的低廉,造就了工業用水不長進,沒有循環使用,也沒有好好珍惜。只要政府把水價合理化,工業用水有壓力,企業就會做好循環、回收,以降低成本。因為水價便宜,也導致民生用水浪費,民眾不懂得珍惜。汪中和認為,只要水價合理化,地下水管理好,台灣水資源是不該缺水的。水價一定要調整
TEIA環境資訊電子報2013/6/21台北訊,特約記者廖靜蕙報導
21世紀可說是災難型的世紀,除了搶能源、搶糧食,還有搶水,水資源更是維繫生命最重要的資源。對於土地連結在一起的地區,水資源合作顯得重要,例如中國和中南半島水資源衝突非常多,中國開發怒江、爛滄江、青沙江,對下游造成的影響,讓整個中南半島都非常關切,中國一定得與這些國家合作。蘇丹和埃及,以色列和巴基斯坦,美國和墨西哥,都有水源分配的問題,需要一些大規模的合作;非洲很多地方仰賴地下水,但地下水層涵蓋多個國家,唯有這些國家有共識,才能保護以及良好運用地下水層。不過,水資源的意義不只是水而已,也包括虛擬水。虛擬水或稱水足跡,是指為一件產品或事件的整個生命週期,過程中直接或間接的使用的水,水足跡的數據代表產品消耗地球水資源的程度。我們的糧食、水果,都是靠水才能長出來的,例如生產1公斤米需要3500公升的水,1公斤牛肉需要15000公升的水,1杯咖啡需要140公升的水。這些水隱含在糧食作物中,隨著國際貿易進入到不同國家,一些缺水、貧困的國家,為了生存,將水資源分配在耕種上,又隨著經濟、貿易,在全世界流動,讓水資源的問題更加複雜。台灣7成的糧食都是靠進口,連帶進口了水資源。汪中和說,台灣減少進口糧食,除了保護糧食安全,在水資源合作上也是有意義的。不需跟其他國家搶水 更應加強使用效率
台灣每年降雨量充足,唯一的缺點是越來越極端,雨量分布不平均,水資源治理的壓力也更大。汪中和指出,台灣最需要的就是留住、涵養降下來的雨水,只要雨降到地表,就盡量存起來,有如存入撲滿。台灣並不缺水。汪中和說,一年的降雨量約800~900億噸,農業、工業、民生、保育(清洗、打掃)總用水量也不過是180億噸,只需降雨量的2成,因此,只要好好運用,是可以有足夠的用水。問題在於「政府在水資源經營管理方面嚴重不足。」這種不足可以從很多層面可看出。各種標用水缺乏管理所造成的浪費,例如農業用水占70%,換算出來就是125億噸,只要提升使用的效率,節省1成,也就是12.5億噸,就超過兩座曾文水庫滿庫的量,將省下的水提供給工業用水都足足有餘。另外,台灣地表水(河水、雨水)不夠,用水都是靠地下水來補充,但是,從彰化一直到屏東一帶,都因農業灌溉而透支地下水,一年約10億噸,原可透過管理的方式取得平衡。在工業用水方面,汪中和建議調高水價。「現有的工業用水是足夠的,只要用水循環比照日本達8成,就可以超過一座曾文水庫6億噸的水量。」他說,政府長期的補貼水價的低廉,造就了工業用水不長進,沒有循環使用,也沒有好好珍惜。只要政府把水價合理化,工業用水有壓力,企業就會做好循環、回收,以降低成本。因為水價便宜,也導致民生用水浪費,民眾不懂得珍惜。汪中和認為,只要水價合理化,地下水管理好,台灣水資源是不該缺水的。水價一定要調整
汪中和表示,台灣的水價非常不合理,以澎湖為例,澎湖水資源非常缺乏,都是用海水淡化,1度水(等於1公噸)成本在30元左右,可是澎湖的水價仍和台灣一樣,1度水10元,也就是說,每用1度水,政府都要虧損20元。不但是澎湖人,從外面來度假的人也一樣享受這種水價,這是非常不合適的,這麼珍貴從海水淡化出來的,因為價格低廉,大家也就不懂得珍惜。「過去政府用水都是一元化,自來水可以是我們的飲用水、又同時作為廚房用水、甚至用同樣的水質來來沖廁所,這是非常不合理的。」汪中和建議,可以二元化用水,除了飲用水,廚廁、清洗用水,可使用次級水,例如回收再使用的水,或者是雨水。澎湖如果用一個雨撲滿的話,可以將雨水盡量的存下來,這些水都是可以用的,成本就可以降低很多。不只是澎湖,台灣也是一樣。汪中和說,湖山水庫蓋好了之後,1度水成本也會超過20元,可是政府還是只收10元。水價的不合理,帶動了沒有效率、浪費的用水態度。「水費調整除了反映成本,也可節制不適當的用水。」汪中和說,在夏威夷,水代表著祝福,水越豐沛,代表上帝給你的祝福是非常非常的多。台灣其實有先天的條件,但卻常常把這個福氣丟掉了,「我們現在其實就像個乞丐,在這邊討飯可是我們的碗卻是金飯碗,很可惜沒有好好的使用」。台灣人均年用水量在全球比較起來,只多於17個國家。其實台灣有一座最好的綠色水庫,就是中央山脈,此外,西部麓山帶、地下含水層,再加上政府過去建的40多個水庫,大小攔河堰合起來大概100個,台灣不該缺水,導致缺水的是缺乏治水思維。學者表示,妥善管理水資源,即使面對極端氣候,台灣仍有望成為方舟島。台灣被列為全球第18缺水國家,所謂的缺水是以人均可用的水量來比較,台灣的人均用水量大約每人一年4000多噸,其實是夠用的,只是和其他國家比較起來,相對較少,不代表缺水。以水資源來看,台灣算是豐沛的,中央水脈綠色水庫提供全年無休的水資源,西部麓山帶、地下含水層,這些都是天然水資源;即使是水壩設施也早已足夠,地表、大壩式的水庫已經不適合;反而是地下水庫、攔河堰的方式,就可滿足水資源的需求。水庫成本高 更忽略環境衝擊成本
政府需要水利建設,但水利建設需要用在更好的地方、更好的設計,現實卻都是做了錯誤的配置。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舉湖山水庫為例,原可以清水溪地下攔河堰取代,兩者出於不同的治水思維。「湖山水庫動用了200億經費,如果是使用清水溪地下攔河堰,經費不到十分之一。」政府部門為了爭取經費,傾向選擇高預算的工程,然而,這麼高的預算,還不包括環境影響成本。湖山水庫是一個地表上的工程,雖是離巢水庫,不在河床上,沒有潰壩的風險,但破壞環境的影響仍是百年以上。汪中和說,政府在計算水庫的成本時,就和核電廠一樣,都是低估,未將環境衝擊成本估算入內。若是清水溪攔河堰,則無地表的破壞,水資源效益是相同的。台灣不是不能有水庫,但必須要有良好規劃及管理,台灣這方面做得不夠。瑞士也有很多水庫,但他們的水庫有多種規劃,一半以上都是水力發電。善用麓山帶台灣有很多的沖積扇,大都是礫石,透水性好,出水性高;又因顆粒大,完全沒有地層下陷的問題;與沿海沖積平原交界的麓山帶含水層則有如天然海綿,是最好的地下水庫。每次一下雨,地下水位就快速上升,等雨一停,水位又會快速下降,流到河水去或含水層底下。大多數地下水都流入河裡,排到海裡,對水資源是很大的流失和浪費。汪中和建議,將麓山帶地下涵水層改善,有如水庫一樣,在豐水期時盡量使用,又可挹注到沿海地區透支的地下含水層;枯水期時,仍有水可用。這些水,水質好、乾淨,水量又豐沛,又沒有地層下陷的問題,無論是灌溉或保育用水都合宜。這也說明麓山帶不但地質地形不容破壞,更不能污染,一旦污染,將影響中、下游用水,後果不堪設想。「現有地下水保護區,我們稱為地質敏感區,先公告,然後是限制使用和開發,任何建設都需要經過評估,經過核准,才可進行。這些地方需要管理保護。」地下水庫留住伏流水「台灣不一定需要地表水庫,我們可以有很多地下水庫」汪中和認為,屏東平原下面即可比照二峰圳打造地下攔水堰,善用伏流水,對台灣既不會破壞水資源,又不會造成地層下陷,這個方法還可推廣到台灣其他地方。「二峰圳雖小,卻能發揮如牡丹水庫的功能。二峰圳花的錢不到牡丹水庫的十分之一,但功能相同。」政府在考慮這些設計、規劃時,應有不一樣的思維。汪中和指出,政府很多的投資是沒有效率的,甚至帶來的破壞和產生的利益不成比例。台灣很多地方需要水庫,但不是以往地表發表的水庫,而是地底下的水庫。地下水是指從地下涵水層抽出來的水,台灣有很多的含水層過去都透支,幾近用光,這些原本是我們的水庫。「台灣地下水和地表水都一樣重要」地下水:災難中的救命水從防災和預防地震的角度來看,地下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集集地震發生後,中部完全沒有自來水,因為管線都破壞了,因此就靠地下水維生。地下水在國防、救災等急難時,發揮重要功能,但是南台灣地下水過去都缺乏保護。保護地下水,汪中和認為,首要就是恢復地下水量,接著是變成我們常常可以周轉運用的水資源。還原地下水功能就是保護麓山帶以及河川。以濁溪水為例,一年流量大約65-70億噸,可是我們真正能使用的卻只有20多億噸,由此可見大部分的水都是任其流失。地下水應視為公有財台灣的地下水絕對不能忽略,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但是可以安全使用的都在麓山帶,現在中部平原以及沿海地區過去完全透支,已經不能使用了,若要使用,一定要能收支平衡,因此需嚴格管理,法律和政策都要做些改變;也就是說,將地下水視為公有財,不是民眾私有物,所以必須有償使用,可以便宜,但不能免費。地下水可以有級距的作法,在地下水超抽的地方,禁止使用;地下水補注緩慢的地方,則調高價格,甚至是自來水的兩三倍,讓人根本捨不得用它;但是在很豐沛的地方,它可以非常便宜,甚至是自來水的十分之一的價格。地下水是國家的財產,必須珍惜。面對全球暖化,台灣若能好好的規劃管理,依然能調節微氣候,減低氣候暖化帶來的衝擊。汪中和表示,台灣具有許多優勢,自然資源上不受其他國家牽制,靠自己國民的努力,就可自成格局,成為一個承載種原、希望的方舟島。從反國光石化的例子,顯示台灣民眾的力量,只要朝向對的地方表達意見,政府政策也會願意改變。
台灣先天水資源條件充足,主要挑戰在兩個極端,一是強降雨越來越多,二是乾旱時間拉長,造成用水壓力不斷增加,對此,政府卻仍持續投資硬體設備,另一方面,在經營管理方面卻嚴重不足。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說明,農業用水只要節省1成就超過兩座曾文水庫滿庫的量,工業用水循環達8成,就可省下6億噸的水量,遠超過一座曾文水庫;而政府卻長期補貼工業水價。「一定要改革工業用水補貼政策,才能刺激企業做好水循環和回收。」台灣減少進口「虛擬水」 就是對世界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台灣連日低壓的氣候,預告著一場爽快的大雨。相較於全世界有148個國家因境內跨國流域而須與不同國家共享合作或演變成爭奪,但台灣不需與其他國家分享水資源。當聯合國強調水資源合作之際,學者指出,包括我們看得見的水,糧食、能源等虛擬水也屬於水資源合作的概念,面對旱澇極端,台灣當急之務是檢視用水的態度。
政府需要水利建設,但水利建設需要用在更好的地方、更好的設計,現實卻都是做了錯誤的配置。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舉湖山水庫為例,原可以清水溪地下攔河堰取代,兩者出於不同的治水思維。「湖山水庫動用了200億經費,如果是使用清水溪地下攔河堰,經費不到十分之一。」政府部門為了爭取經費,傾向選擇高預算的工程,然而,這麼高的預算,還不包括環境影響成本。湖山水庫是一個地表上的工程,雖是離巢水庫,不在河床上,沒有潰壩的風險,但破壞環境的影響仍是百年以上。汪中和說,政府在計算水庫的成本時,就和核電廠一樣,都是低估,未將環境衝擊成本估算入內。若是清水溪攔河堰,則無地表的破壞,水資源效益是相同的。台灣不是不能有水庫,但必須要有良好規劃及管理,台灣這方面做得不夠。瑞士也有很多水庫,但他們的水庫有多種規劃,一半以上都是水力發電。善用麓山帶台灣有很多的沖積扇,大都是礫石,透水性好,出水性高;又因顆粒大,完全沒有地層下陷的問題;與沿海沖積平原交界的麓山帶含水層則有如天然海綿,是最好的地下水庫。每次一下雨,地下水位就快速上升,等雨一停,水位又會快速下降,流到河水去或含水層底下。大多數地下水都流入河裡,排到海裡,對水資源是很大的流失和浪費。汪中和建議,將麓山帶地下涵水層改善,有如水庫一樣,在豐水期時盡量使用,又可挹注到沿海地區透支的地下含水層;枯水期時,仍有水可用。這些水,水質好、乾淨,水量又豐沛,又沒有地層下陷的問題,無論是灌溉或保育用水都合宜。這也說明麓山帶不但地質地形不容破壞,更不能污染,一旦污染,將影響中、下游用水,後果不堪設想。「現有地下水保護區,我們稱為地質敏感區,先公告,然後是限制使用和開發,任何建設都需要經過評估,經過核准,才可進行。這些地方需要管理保護。」地下水庫留住伏流水「台灣不一定需要地表水庫,我們可以有很多地下水庫」汪中和認為,屏東平原下面即可比照二峰圳打造地下攔水堰,善用伏流水,對台灣既不會破壞水資源,又不會造成地層下陷,這個方法還可推廣到台灣其他地方。「二峰圳雖小,卻能發揮如牡丹水庫的功能。二峰圳花的錢不到牡丹水庫的十分之一,但功能相同。」政府在考慮這些設計、規劃時,應有不一樣的思維。汪中和指出,政府很多的投資是沒有效率的,甚至帶來的破壞和產生的利益不成比例。台灣很多地方需要水庫,但不是以往地表發表的水庫,而是地底下的水庫。地下水是指從地下涵水層抽出來的水,台灣有很多的含水層過去都透支,幾近用光,這些原本是我們的水庫。「台灣地下水和地表水都一樣重要」地下水:災難中的救命水從防災和預防地震的角度來看,地下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集集地震發生後,中部完全沒有自來水,因為管線都破壞了,因此就靠地下水維生。地下水在國防、救災等急難時,發揮重要功能,但是南台灣地下水過去都缺乏保護。保護地下水,汪中和認為,首要就是恢復地下水量,接著是變成我們常常可以周轉運用的水資源。還原地下水功能就是保護麓山帶以及河川。以濁溪水為例,一年流量大約65-70億噸,可是我們真正能使用的卻只有20多億噸,由此可見大部分的水都是任其流失。地下水應視為公有財台灣的地下水絕對不能忽略,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自然資源,但是可以安全使用的都在麓山帶,現在中部平原以及沿海地區過去完全透支,已經不能使用了,若要使用,一定要能收支平衡,因此需嚴格管理,法律和政策都要做些改變;也就是說,將地下水視為公有財,不是民眾私有物,所以必須有償使用,可以便宜,但不能免費。地下水可以有級距的作法,在地下水超抽的地方,禁止使用;地下水補注緩慢的地方,則調高價格,甚至是自來水的兩三倍,讓人根本捨不得用它;但是在很豐沛的地方,它可以非常便宜,甚至是自來水的十分之一的價格。地下水是國家的財產,必須珍惜。面對全球暖化,台灣若能好好的規劃管理,依然能調節微氣候,減低氣候暖化帶來的衝擊。汪中和表示,台灣具有許多優勢,自然資源上不受其他國家牽制,靠自己國民的努力,就可自成格局,成為一個承載種原、希望的方舟島。從反國光石化的例子,顯示台灣民眾的力量,只要朝向對的地方表達意見,政府政策也會願意改變。
台灣先天水資源條件充足,主要挑戰在兩個極端,一是強降雨越來越多,二是乾旱時間拉長,造成用水壓力不斷增加,對此,政府卻仍持續投資硬體設備,另一方面,在經營管理方面卻嚴重不足。中研院地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汪中和說明,農業用水只要節省1成就超過兩座曾文水庫滿庫的量,工業用水循環達8成,就可省下6億噸的水量,遠超過一座曾文水庫;而政府卻長期補貼工業水價。「一定要改革工業用水補貼政策,才能刺激企業做好水循環和回收。」台灣減少進口「虛擬水」 就是對世界做出有意義的貢獻
台灣連日低壓的氣候,預告著一場爽快的大雨。相較於全世界有148個國家因境內跨國流域而須與不同國家共享合作或演變成爭奪,但台灣不需與其他國家分享水資源。當聯合國強調水資源合作之際,學者指出,包括我們看得見的水,糧食、能源等虛擬水也屬於水資源合作的概念,面對旱澇極端,台灣當急之務是檢視用水的態度。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