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蜻蛉自然農業公司
這對夫妻的正職是養蟲, 希望用益蟲防治害蟲減少農藥的使用, 但因為養蟲收入少他們賣起了冰淇淋, 一切都為了台灣土地生態草蜻蛉自然農業公司&蜜朵麗冰品
電話:03-5800697
地址:新竹峨嵋鄉峨嵋村1鄰8-9號
接近假日農民市集的前幾天,林壽益、陳麗姬夫婦就得每天工作15、6個小時,為即將在市集相見的朋友們,準備新鮮現做的冰淇淋。 林壽益:「我們現在要設定溫度,大概是在85度,我們會做到85度的一個設定值。」 機器裡滾動著,逐漸加溫的是鮮奶,早上才從牧場載回來。陳麗姬:「我們比較想、比較用台灣的東西,因為台灣的乳業,其實還不錯,我們也盡量(使用),就是絕大部分。」 而且在地、新鮮,為這「還不錯」,又加不少分,接著陸陸續續還有要加的。林壽益:「25度是麥芽,待會50度的時候,糖要下去。」 不同種類的糖,為一桶奶香增加多層次甜味,麥芽還可以帶來拉力,取代增黏劑、乳化劑等人工添加物。陳麗姬:「我們希望可以非常清楚交代,這是甚麼東西甚麼東西,讓消費者知道某個程度上,它的時效是短的,消費者會更安心說,吃到的東西就是要新鮮。」 新鮮,也要有最佳風味,這兩台煮料、攪拌的機器,是夫妻倆以等同雙B轎車的重金,從義大利買回來的,這裡的冰淇淋走的是脂肪含量較低的義大利路線。 記者:「妳希望消費者吃到的?」陳麗姬:「是很清爽,身體沒有負擔的,其實基本上是我們很愛吃,我們每天都消耗很多。」 這一路熱到攝氏85度,各項用料充分混合以後,要急速降溫到4度C,讓奶香完整留存。記者:「你在試它的黏稠度是不是?」林壽益:「黏稠跟它的細度,可以。」記者:「那再來這些就要?」林壽益:「就可以當原料開始。」記者:「就那個機器要登場?」林壽益:「對。」 一上午的忙碌,原來只進行了一半工作,要把甜甜鮮奶變成綿細的冰淇淋,還要有各種口味,還有很多事要做,而這些功夫,其實有另一層意義,是為了支撐林壽益另一個理想、另一個事業,用蟲來剋蟲的事業。 林壽益:「最早的時候,我在從事生物防治的時候,有些用生物防治的農友,因為防治下來的農特產品,成本比較高,往往賣不出去,我是覺得說,它是屬於一條龍的做法,就是從產到銷,我們必須想盡辦法,把這個困難去幫他解決。」 而這裡就是林壽益夫妻倆,發展冰淇淋之前,生物防治的基地。林壽益:「米來的時候,你放久了就它會有,它本身就會有的東西,像我們早期會到,因為倉儲害蟲,這個蟲算蠻多的,這種蟲類很多,所以我們會去比較大的碾米廠,會去抓一些回來育種。」 沒錯,這一屋子養的都是米蟲,一個筐子,20公斤米量可以養7萬隻,這個小房間裡,總共有米蟲200多萬隻,米蟲本來不是甚麼好東西,林壽益卻鄭重其事地飼養著,因為在這裡,米蟲很有用,另一個房間裡,這些面貌有些猙獰的,名叫黃斑粗喙椿象,正等著要拿米蟲當大餐。林壽益:「喔,刺到了,被牠抓到了。」 其實林壽益主要飼養的,就是像黃斑椿象這樣的肉食性昆蟲,牠們很愛吃菜蛾等昆蟲的幼蟲,是那些蟲的天敵。在農業的定義裡,害蟲的天敵都是益蟲。林壽益:「牠們比農藥還要好用,因為牠們速度很快,農藥會有抗藥性,這個不會,牠就把牠吃掉。」 大自然裡,本來就是一物剋一物,只是過去台灣農民大量使用農藥,不管甚麼蟲都殺,偏偏害蟲的重新繁衍,硬就是比較快,不少農民於是下更多的藥。將近三十年前,林壽益在當兵時,讀到一篇台灣已經成了農藥王國的報導,讓本來念建築的他,決定選擇跟同學不一樣的路。 林壽益:「當初老師給我們的一個資訊是,建築其實是美術跟藝術的結合,我們在美術藝術結合當中,要把真善美的呈現,把它完整化,我是覺得說,環境重要的話,生態環境更重要。」 當時林壽益,從一些外國書刊,知道了生物防治這件事,可是,怎麼做呢?林壽益:「完全從零開始,但是有一個好處就是說,在早期我碰到一些國中、國小老師、生物老師或自然老師,我跟他們講我想要從事這一部分生物防治、益蟲的飼養,慢慢開始去做,一個流程出來,那他們也蠻幫忙,幫我找一些資料。」 現在對米蟲的全方位利用,就是一步步摸索經驗累積出來的,這間屋子裡,牆上一個個像標點符號的,是米蟲化成的蛾,正式名稱叫外米綴娥。記者:「喔,那粉好多。」陳麗姬:「很多,所以他要用那種口罩。」 不是甚麼愜意工作,還是一定得做,好及時把米蛾收進罐子裡產卵。林壽益:「這麼多的量,就可以做一桶300多隻的量。」記者:「看就知道喔?」林壽益:「對,因為我們有經驗,所以整個的量大概這麼多,就打開之後…放進去,蓋起來。」 蓋子上的紗網,剛好讓米蛾產卵,一顆顆刷下來,都是米蛾的卵粒,可以育種 ,也可以當飼料。林壽益:「大概一天的量是差不多200C.C.卵粒左右,我們用C.C.數下去算。記者:「那就是有200萬顆喔?」林壽益:「對。」 而米蛾們產卵之後,也該捐軀了。林壽益:「你看,被抓住了,喔,馬上就抓去欸,抓了就吃了,哇,連翅膀都吃了,都不見了。」 看螳螂這股威猛氣勢,可以想像牠們在田地裡,也是很好的作物保鑣,只是一隻殺手食量有限,要對付一整缸米蛾,看來還要些時間,生物防治也是這樣,要看到效果,需要時間,林壽益說,要經過一段等待,才有成果的生意,在台灣不好做,曾有創投公司來考察,考慮投資,沒多久就打退堂鼓。 林壽益:「農民的觀念,把生物防治當做是化學藥劑的用法,我放下去就要有效,他們的觀念,我放就是要有效果,其實生物防治是做預防的東西。所以說一個觀念的導正,跟施放技巧就是一個教育,那這個教育其實像我們這樣個人去推的話,很累。」 還好林壽益不是孤單一人,20多年來,太太一直是好幫手。林壽益:「你這個餵好了嗎?」陳麗姬:「還沒。」 要大量養蟲,還要牠們依規劃成長茁壯,原來瑣事不少,夫妻倆每天一早起來,自己都顧不上吃早餐,就先要來餵蟲,免得這些肉食性昆蟲自相殘殺。只是不同的蟲,愛吃的還不一樣,有的吃卵,有的吃幼蟲,有的吃成蟲,還有的要吃蒼蠅果蠅,陳麗姬一樣一樣打點,不過她說,當初她也是一看到蟲,渾身起雞皮疙瘩。 陳麗姬:「嫁過去以後才知道,哇,那個蟲到處爬,那時候看到的是米蟲,就有一點,哇,糟糕,怎麼到處爬,我又不敢抓,軟綿綿,他就告訴我,這些都是錢,妳知道嗎?。」林壽益:「當時也想說,農業會給我賺到一點錢,因為我覺得台灣沒有人做,它是一個獨門生意。」 說來,太太對先生很了解。陳麗姬:「他當時可能想說沒人做,獨一無二吧,會賺錢,我猜的啦,可是後來,欸,好像本來想要吃蟲,可是差一點被蟲吃掉。」 終究還是因為無法短期收效的生意很難做,夫妻倆現在只能先把維護生態的理想放前面了,一方面這麼多年經驗累積,放棄了太可惜,而且夫妻倆在蟲蟲世界裡,看到越來越多樂趣,這是草蜻蛉翠綠的身體,加上透亮薄翅,真的像草叢間的精靈。林壽益:「每次拿到市集,小朋友就喜歡說,很漂亮,看到幼蟲,他們就覺得不可愛了。」 不過比起吃蜜,素食的成蟲,不可愛的草蜻蛉幼蟲,可厲害了,牠們會廣泛捕食,蚜蟲、粉蝨等等害蟲的卵跟幼蟲。陳麗姬:「牠在田間的特性,就是牠吃飽了,還是會去咬,咬那個蚜蟲,就把牠咬死。」 所以在害蟲肆虐前,把草蜻蛉的卵或幼蟲,先放進田裡,就像為作物打預防針了,當然,怎麼把「預防針」送到農民手上,又是一個學問,目前因為沒太多資金,一切從簡,就這樣讓蟲把卵產在紙上來寄。 陳麗姬:「他們(郵差)笑我們哪,他說我們很危險欸,會不會郵局裡面到處都是蟲,我說你們才危險咧,把我們的蟲不是摔死,就是腦震盪、悶死。」 高倍數鏡頭下,一棵棵像豆芽菜的,都是草蜻蛉的卵。陳麗姬:「這樣大概有1500到2000顆。」記者:「1500到2000顆啊,你怎麼知道的?」陳麗姬:「我們算過。」記者:「啊 ,怎麼算?」陳麗姬:「我們最少算過50次以上,就是我把這張紙畫格子,譬如說1公分1公分,一個一個全部畫好,放進去牠產卵,我每公分算。」記者:「沒有算到眼睛脫窗?」陳麗姬:「會,有的時候會花掉,會暈,整個都暈掉。」 眼花了,該出門走走囉,夫妻倆難得休個假出門,其實也都為拜訪農友。 陳麗姬:「它基本上每片有50到100顆卵,一棵掛個2片、3片,高度隨便你掛,最主要是你要看,比較遮雨的地方,其實牠孵出來自己會去爬,你這個頁面,卵粒朝下。」 為了達到最好效果,天敵昆蟲施放的時間與方式,不能隨便。陳麗姬:「示範、示範一下,這是卵粒,這樣釘上,釘書機釘上這樣,這樣就好了,好,換你。」記者:「釘了會吃蟲嗎?」陳麗姬:「會啊、會啊,你來,你看看。」 張老先生這1、2年,漸漸把這片柑橘園,交給兒子打理,本來做空調生意的張先生,覺得既然要做,就要做有機農業,還好老人家沒反對。柑橘農友張先生:「突然你拿來果樹上放蟲,他會揍人,他算不錯了,還可以接受,老一輩都,田間有蟲他們就殺,最主要他們沒有去分辨益蟲或害蟲。」 只是這園子裡施放天敵的作業,最近才開始,樹葉隨手一翻,已經有害蟲搶了先機,還好張先生還耐得住不噴藥。柑橘農友張先生:「(效果)當然沒農藥那麼好,但你要長期來講的畫,應該是要往這邊走才好,才會做出三贏,何謂三贏,第一個環境,第二個農民的安全、農民的健康,然後最後第三贏就是說,消費者吃到的東西是真的很安全的。」 另一位農友吳先生的茶園,就漸漸有三贏局面。茶樹農友吳先生:「去年才種的,喔,這個不錯,對啊,去年種的,一年到現在,沒有噴藥這種成績,OK吧。」陳麗姬:「OK啊,他的土很好。」 這裡的土又鬆又黑,富含有機質,這是足足7年,不放農藥、除草劑的成果。茶樹農友吳先生:「喔,那前幾年很辛苦,抓蟲抓得快呆掉,用手工抓欸,你沒有看到那個蟲,你會嚇死掉,一整團,那整棵葉子都被吃光了,然後我們去抓,那個蟲都像那個,像棉花糖,黑色的蠶,蠶寶寶,黑色的,很恐怖,牠是整串一直動,講到現在都…。」 所以林壽益夫妻的拜訪還有個意義,幫大家交流心得,為彼此加油打氣。茶樹農友吳先生:「對農民來講非常辛苦,因為真的它付出的成本高,它的採收量可能會比較少一點點,剛開始啦,剛開始。」 說是剛開始,也要熬個幾年,也就是這個瓶頸折磨人,因為產量減半以後,可不容易把作物價格訂高出1倍以上,識貨或有那個經濟能力的消費者,畢竟還沒那麼多,林壽益夫妻倆於是盡力收購,多少讓農民安心,然後憑著太太過去在光復糖廠冰品部工作的經驗,想辦法把那些作物做成冰淇淋。陳麗姬:「我可能打兩個水果兩個茶,就是一個綠茶、抹茶,一個東方美人茶。」 純粹用茶葉磨成的粉,製冰之前,先要用熱水調成糊,而東方美人茶那股獨特的蜜香、果香加茶香,這時候溫潤發散。陳麗姬:「其實台灣茶在世界是頗具知名度的東西,然後我們覺得,喜歡茶品的人也不在少數,那要吃到好的茶的冰淇淋,其實在台灣並不多,所以那時我們就在想,可不可以跟別人不一樣,我們來發展台灣特色茶的東西。」 可是不容易,陳麗姬說,茶有個油切作用,老是讓已經達到融合境界的冰淇淋母料,又來個原料大分離。記者:「試驗很多次嗎?」陳麗姬:「非常多,我小孩子吃到,媽媽你不要動了,媽媽請妳不要再做。」 一大關鍵還在於在香味、口感這些事情上,夫妻倆都堅持不用人工添加物來省事,而天然的食材隨著環境、氣候變化可能會有不同的效果,要隨時調整應變。陳麗姬:「當初的想法是試試看,因為不知道,未知,但是我覺得那是可以試的,很多東西就是因為我們覺得它可以試,你沒有試過就放棄,就有一點…。」 還好他們試了,如今這兩款茶冰淇淋,也許沒市面上一般產品的鮮豔色彩,可是入口濃濃奶味,之後,純正茶香逐漸浮現。陳麗姬:「真的可以展現台灣的東西,而且還是只要你吃到甚麼,就是像甚麼,而不是只是一個名字而已。」 這樣的成果,經歷過不斷嘗試,陳麗姬說,還好自己就愛吃冰淇淋,所以即使做冰做到像在做科學實驗,常要去細細分析,那些蔬果作物的成分、酸鹼值才能清楚掌握製作關鍵,她都還能樂在其中。 陳麗姬:「我想要幫助到更多的農友,可是農友會有不同的東西,不是只有我,而且不是單一的東西,所以我面對的東西會比較多,那我就會一直想,我可以怎麼樣去變,怎麼樣去做。」 而幾年下來,對於冰品製作時,哪種水果可以跟哪種水果搭配,各種不同水果又該怎麼預先處理,才能發揮最佳風味,陳麗姬說功力一下子增加很多,像桑椹用麥芽糖熬過以後可以製作出風味更濃郁的雪貝,而這一款有著夢幻紫色的火龍果雪貝,陳麗姬就用檸檬增添香味。 陳麗姬:「我還做過彩椒,我還做過九層塔,還做過辣椒、蒜頭,還做過駝鳥蛋,就是說很奇怪的東西,其實農民可愛的地方就是,他不管是甚麼,他丟給你,你就幫我試,我們是覺得說,其實每一個開發東西,都是新鮮有趣的。」 更好的是,部分的「新奇有趣」,可以變成商品,鮮奶量足夠時,陳麗姬試做巧克力脆皮雪糕,香純卻不黏膩的口味,一下子獲得消費者喜愛。而本來為花蓮壽豐農會開發的紫米雪糕,也是在消費者要求下,不得不費工做的一項。紫米要先煮到軟爛與鮮奶攪拌均勻,接著,台灣煙燻龍眼乾,大方加進去,最後的成果,料多味足,讓人吃冰像吃補。 陳麗姬:「其實它是很辛苦沒錯,但是整個過程是開心的,那個態度是好的。」 所以不怕辛苦多,陳麗姬連盛裝冰淇淋的餅乾杯,也自己一個一個手工製作。陳麗姬:「外面賣的不知道加甚麼東西,我們的很簡單,只有麵粉、雞蛋、糖而已,少許的奶油,消費者他會覺得說,你是很誠心的,而不是,隨便拿一個東西來而已,你要讓他吃得健康、吃得安心,覺得吃你的東西沒有甚麼負荷。」 因為沒負荷了吧,在把這個冰捧到嘴邊時,一張張臉上,都是愉悅。陳麗姬:「我們很開心的是說,吃過我家冰以後的客人,會覺得很滿足,下一次再碰到我,其實我跑到哪裡,他們就會跟著去,或是在不同的地點碰到我的時候,他會很開心,會告訴朋友說,妳一定要去吃那一攤的東西。我的開心背後是說,我回想過來是說,我如果這個做得更好,那更開心的應該是農友,他的量因為慢慢在增加當中,農友無形間,就不用再煩惱銷路問題,我覺得是一個良善的循環。」 說來還是為了維護生態。林壽益:「我是覺得感動,她的支持,讓我能繼續走下去。」陳麗姬:「因為養蟲的部分,所以我可以找到好的原物料,所以每次笑他說,我們互相利用。」 而即使賣冰賺的錢,都在養蟲與推廣生物防治這些事情上用掉了,夫妻倆還是忙的開心。林壽益:「她一直鼓勵我說,要有正向思考,那不管怎樣就是樂在其中嘛,痛苦的時候也是會有那種壓力,但是把痛苦轉換到一個。」陳麗姬:「激勵。」林壽益:「對,那激勵就出來了,所以我是覺得說,互相鼓勵很重要,而且有她的支持。」陳麗姬:「我們有很熟嗎?」 跟這對夫妻聊天,常常隔幾分鐘,就會開懷大笑。陳麗姬:「我每次笑他,我說你還沒成功,是因為失敗累積不夠多,留下的腳印步數不夠,一步一腳印,那腳印要印多一點。」 只是深入一想,夫妻倆的生物防治生意,要是真有成效卓著的那麼一天,生態平衡了,農夫們不就不必也不會再跟他們買蟲了嗎? 陳麗姬:「那我們可開心了 。」記者:「這樣子喔?」林壽益:「對,因為其實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我們要的,原物料跟友善環境,那友善環境,如果完成的時候,其實生活週遭就是一個很有機的空間,那我們要的食物來源就沒問題,那我們加工的部分,更沒問題。」 環境好了,就將有更多大自然的優質產物,林壽益、陳麗姬夫妻倆也將可以為大家做出更多好吃的冰,愛生態也愛吃冰的夫妻倆說,何樂不為呢。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