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根默的農田,現今一年可收成約 30 萬隻蝸牛。 |
蝸牛市場
IBM企劃經理Andrea Gugumuck(安德烈古根漢)轉業成專職蝸農,從乏人問津,到年產30萬隻,如今40歲的他,已可說養蝸有成。
投身科技到擁抱田地
古根漢是農家子弟,當年他因為不想繼承父業,所以投身資訊產業,2000年時,進入IBM奧地利分公司,此後逐漸晉陞企劃經理。農家子弟當到外資訊大廠企劃經理,每天只要打打字,出出主意,應該很開心才對,但古根漢卻覺得少了什麼,他越來越覺得只是「空談」沒有實際生產出什麼東西,感到很空虛,竟然興起了離開這個人人稱羨工作的念頭。
於是他開始到處尋找轉行的契機,此時,他發現了蝸牛原來與奧地利有很深的根源,他閱讀食譜書才知道,雖然現在人們一想到蝸牛料理就聯想到法國,法國一年可是吃掉了 3 萬噸蝸牛肉呢!但是歷史上,最先開始吃蝸牛料理的,其實是奧地利,首都維也納更是蝸牛料理的中心。
這是因為天主教在封齋期不能吃肉類食物,但是在教義上,蝸牛不算是「肉類」,於是在中世紀,每到封齋期,不能吃平時肉類的教徒們就大肆享用這些「非典型肉類」,只是隨著時代的改變,後來奧地利的蝸牛料理習俗已經完全斷絕。
古根默知道這件事以後,對蝸牛養殖產生了極大興趣,他下定決心要恢復奧地利蝸牛料理的傳統,第一步,就是先研究清楚到底怎麼養蝸牛,弄懂後,第二步,回到老家去,從老奶奶手上繼承了家族小農場,這是2008年的事。
花幾個月整理農場,種植蝸牛食用葉菜之後,隔年5月,他買了2萬隻歐洲棕蝸牛在農場養殖。
從消費者找回市場
古根默的農田,現今一年可收成約 30 萬隻蝸牛 |
但古根漢不放棄,很快想到辦行銷大會,就是吃蝸牛嘉年華,其中一次就辦在封齋期,兩場大會下來,許多專東消費者發現原來蝸牛挺好吃,成功引起奧地利人吃蝸牛的興趣,於是餐廳從善如流,紛紛下單採購蝸牛,從此蝸牛農場的生意暴增。
才到2010年,蝸牛生意就足以讓古根漢辭掉IBM的工作,從此當個專職蝸農,他也成為奧地利唯一的專職蝸農,或說是第一蝸農。
鍋牛渾身是金
古根漢每年銷售1.5公噸蝸牛肉,除了供應奧地利當地以外,主要出口到德國與美國,目前1公斤食用蝸牛肉市價80歐元,年營收12萬歐元。相對法國每年3萬噸的市場需求,古根漢的蝸牛市場只是九牛一毛,還有很多成長空間,不過古根漢已經開始打算擴大營收範圍,讓蝸牛進入全牛市場。蝸牛卵與鍋牛肝具有高附加價值 |
蝸牛肝也是高附加價值產品,蝸牛的肝臟擠在殼的最內部,需要手工小心翼翼的挑出來,但取出之後,就會發現蝸牛肝因為擠滿殼內,所以剛好就成為一個精美的螺旋形,十分精緻可愛,而口感也相當特殊,適合搭配魚類,或是用於歐式煎蛋捲中。
蝸牛黏液也可以創作飾品。
此外,蝸牛農場還發展為觀光生態農場,讓觀光客參觀,還在農場邊蓋旅館與商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