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小丑魚 (Anemonefishes) 有著靈巧的體態及鮮艷的體色,加上與海葵間的微妙關係,確實令人著迷。由於有道厚厚的白色 (彩色) 斑紋,狀似馬戲團裡最討喜的小丑,「小丑魚」的俗名就是這樣而來。小丑魚外形討喜,極具觀賞價值,是海水觀賞魚市場的重要主角之一,具有相當高的經濟價值。惟近年來台灣地區因人為濫捕及環境污染,海域生態遭受嚴重破壞,小丑魚數量大量銳減。所以若能供應人工繁殖的小丑魚給觀賞魚市場,應該可以減少天然海域小丑魚資源量銳減的危機。 背景資訊 分類 小丑魚屬於雀鯛科 (Pomacentridae) 之海葵魚亞科 (Amphiprioninae),本亞科可分成海葵魚屬 (Amphiprion) 及棘頰海葵魚屬 (Premna),全世界海葵魚屬共27種,棘頰海葵魚屬則僅有1種 (Daphne and Allen, 1997),台灣產小丑魚則有一屬5種。 台灣產5種小丑魚均屬海葵魚屬,分別為:眼斑海葵魚 (Amphirpion ocellaris, 公子小丑)、鞍斑海葵魚 (A、polymnus, 鞍背小丑)、粉紅海葵魚 (A、perideraion, 咖啡小丑)、白條海葵魚 (A、frenatus, 紅小丑) 及克氏海葵魚 (A、clarkii, 雙帶小丑)。 分布 小丑魚的分布和海葵絕對脫離不了關係,雖然全世界海葵品種超過1千種,不過卻僅有大約10種海葵會與小丑魚共生。這10種海葵分布很廣,主要生長在太平洋及印度洋,特別是熱帶洋流經過的海域,北自日本,南到澳洲雪梨的珊瑚礁海域。但在大西洋則無這些品種的海葵,因此無小丑魚分布。 不同品種的小丑魚會棲息於不同的海域,但都必須水質清澈、光照充足且水深不超過50 m以上,這個習性完全是小丑魚與海葵之共生關係所發展出來。 在台灣小丑魚主要分布於東北部、東部、南部珊瑚礁海域,其他如綠島、蘭嶼、小琉球及澎湖等水流稍急之海域亦可發現其蹤跡。 形態特徵 眼斑海葵魚:體色為黃到橘紅色,身上有三條寬的白斑,眼後的白斑呈半圓弧形,中間的白斑呈三角形,各鰭外緣有黑邊。母魚體形較大,雄魚較小,尤其是產卵後,雄魚照顧受精卵時間較長,攝食明顯較母魚不足,體形會變的更加瘦小。 白條海葵魚:體色為紅色到暗紅色,幼魚有3條白斑,隨成長而白斑會消失到僅剩眼後一條,成熟母魚體色較暗紅,雄魚則呈鮮紅色,鰭為橘紅色。 粉紅海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