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5月, 2017的文章

有機糧食就是純淨食物?

有機糧食就是純淨食物? 十年前的一本書揭露了百年以來醫藥、農業和食品加工行業不為人知的一面,其中對有機食品有著深刻的評論~ 我們當中的很多人都理所當然地相信,凡是帶着「有機」標簽的食物就自然是優質的。我們相信,「有機的」就意味着不含農藥和合成化學物質的食品,就以為這是某個公正的權威機搆宣布的「真正有機的糧食」。大多數情況下,我們的信任都給錯了物件。 自從1940年以後,當英國科學家阿伯特•霍華德爵士奠定了有機農業的理論基礎之後,有機哲學中的基本原則就是:農作物必須生長在沒有合成化學物質的環境中,以保持其高營養水平。人們相信,除草劑、農藥和速效無機化肥會破壞或擾亂土壤中微生物的重要現行犯,從而進一步減少營養和破壞食物口味。 農業化學的支援者似乎很樂意指出的是,不管生產標準多麼嚴格和純淨,有機農產品在試驗中依然可以偵測出農藥殘餘物。為什麼不使用合成化學物的有機產品依然含有這些合成物呢? 在同行審查期刊《食品添加劑和污染物》上刊登了一項2002年的研究成果,其中揭示了有機食物中有農藥殘餘的三個原因: 1.過去使用的農藥在連續的生產季節中污染了土壤; 2.風從附近的無機農場攜帶來了農藥噴氣; 3.一些研究樣本被錯誤標成「有機」,有些是無心之錯,有些則是故意造假。 自從1990年之後,很多食品加工的工業巨頭,如通用磨坊公司、亨氏公司、卡夫食品公司、都樂公司、嘉寶食品公司、康尼格拉公司、阿丹米公司、都收購或創造了有機產品的品牌。就和當年維他命工業被製藥公司主宰一樣,化學食品製造商接手有機食品威脅到了「有機」的再定義問題,後來這個詞只會變成另一個毫無意義的營銷術語。 最新的證據來自2005年末,都樂、卡夫等有機食品中的主要公司嘗試修改美國農業部頒布執行的有機標準,這樣38種合成物質也能被用於有機糧食的生產。這些合成化學物質包括酵母劑、催熟劑、增稠劑等各種成分。 之前那些嘗試削弱「有機」定義的做法甚至更加恬不知恥。在1997~1998年,美國農業部建議,基因工程、食品輻射、甚至還有使用有毒污泥都被允許運用於有機農場,而在2004年農業部嘗試讓農藥和抗生素也帶上有機物的標簽。每次都是有機食品消費者們的抗議聲才讓政府和大型醫藥製造商們罷休。儘管有機糧食普遍都不夠純淨,但研究發現,有機水果蔬菜中的化學物殘餘大概僅僅是傳統方法種植出的糧食...

糧食浪費是假議題

糧食浪費是假議題 『聯合國指出,只要全球減少25%的糧食浪費,就能讓地球上的所有人吃飽。』 『美國浪費的糧食可以餵飽多少非洲人民。』 這些事實被導引至假議題,或許有部分人覺得挺有道理的,但請給自己一分鐘好好想想邏輯上有沒有謬誤。 我就舉台灣為例,『台灣每年浪費的水資源,能夠讓中東國家人民洗好幾次澡。』 相信很快就會有人表示,這並不合邏輯。是的,我們並不會將水運送過去,除成本太高以外,還有諸多因素。同樣情境平移到糧食本身是相同的,這些節省下來的糧食也不會送到非洲飢民手中。 原因是「丟棄」或「倒掉」的這個舉動對於糧食持有者才是「利益最大化」。 你很可能依照道德譴責說,為什麼不去拿去送給有需要的人? 那就讓我們來想像一下,假設現在我們是一位商人,我們要賣糧食給本國人。 如果我們要賣的糧食不足,像是面臨颱風,那物價就會比較高了。若我們作物收成太好,糧食過剩,太多只好便宜賣,穀賤傷農。這是供需法則。 而我們知道一個國家(你可以想像成台灣),他的人民所需要用來填飽肚子的食物有固定的量,所以說一旦餵飽就不需要再吃。 此時糧食剩太多就出現了問題,如果價格都這麼低,然後大家吃的量又是固定的,那我們商人豈不就賺不到錢了嗎?所以說,我們就只好丟棄掉一些的糧食,來讓價格上升,這樣才能在市場賣好一點價錢。 有人或許罵我們沒良心,為了錢而浪費食物,但我們自己也覺得為了討生活。 有人可能會建議我們,那把剩下的食物送走別浪費。但道理其實是一樣的,買的都是本國同一群人,部分人獲得免錢的食物,他吃飽後失去購買正常價格的機會,到頭來還是影響到我們賣方。(現實有即期食品降價銷售情形,此範例提供概念) 聰明的你一定想到,那如果我們把過產的賣到國外去不就解決了! 對的!這想法沒錯喔,但我們需要倉儲、品管(運過去別人吃壞肚子還得了)、運輸等各項成本,來將這些食物賣至其他國家,供其他國人購買。 這也就應驗句話:「世上並沒有不夠的糧食,只有不夠的口袋(錢)。」 因此以商人的角度,既無法允許市場賤價銷售,送給別人又得付出許多代價。最簡單就是丟掉吧。 【理解提倡減少糧食浪費意涵】 既然糧食分配上的問題如此難解,那麼提倡減少糧食浪費所表達的真正含義是什麼: 提倡的意涵在,提醒我們需要有顆感激食物且不浪費的心。糧食浪費是一個糾纏複雜的結構問題,其真實的呈現出,世界上的的確確有人正挨餓著。當我們無虞的嚥下這一口美食時,別...

蟋蟀是昆蟲還是食物?

蟋蟀是昆蟲還是食物?晁陽綠能蟋蟀餅乾 法規三不管地帶 聯合國糧食與農業組織(FAO)發表《可食用昆蟲》報告,指出昆蟲是低污染的高蛋白質食物,鼓勵大家食用昆蟲;台灣也出現了昆蟲食物,晁陽綠能農場在其綠能園區中的溫室飼養蟋蟀,並將蟋蟀製成蟋蟀餅乾、寵物飼料等產品,記者實際嘗試「蟋蟀方塊酥」,嚐來鹹香,與一般方塊酥吃來無異;但「蟋蟀」在台灣的定位究竟為何?是昆蟲?是食物?該如何管理?還有待討論。 晁陽綠能園區復育蟋蟀,並將蟋蟀製成蟋蟀餅乾(圖片提供/晁陽) 太陽能農場養蟋蟀,業者:蟋蟀蛋白質效率為牛的20倍 目前雲林晁陽綠能農場向農政單位申請了22場太陽能農場,其中有1場作為蟋蟀繁殖復育場,在千坪溫室中飼養百萬隻「黃斑黑蟋蟀」,業者指出,1隻蟋蟀產生蛋白質的效率是牛的20倍,但用水比牛少2000倍,而且牠們排放的甲烷比牛少80倍,「若以養蟋蟀來代替養牛,可以大大減輕地球的負擔。」因此不但在場內復育蟋蟀,甚至投入研究開發蟋蟀食品、生技萃取以及寵物飼料。 晁陽綠能農場董事長邱信富表示,園區內之所以開始投入蟋蟀產業,全是因為自己的成長背景,「我是台南新化人,從小就在鬥蟋蟀,後來開始做休閒農場,因為想強調生態,於是找了同鄉蟋蟀達人—安哥,一起在農場裡養起蟋蟀。」 「對我來說,養蟋蟀不難,只要隔絕有毒的東西就好了。」協助晁陽飼養蟋蟀長達三十餘年的蟋蟀達人謝爵安表示,因此以太陽能溫室作為飼養場,並在溫室內自種草、玉米作為蟋蟀的飼料,「反正一切就是要安全、無毒。」 晁陽蟋蟀繁殖場(圖片提供/晁陽) 蟋蟀用於食物是否合法?食藥署:歸類為「傳統食物」 而台灣究竟有哪些食用昆蟲?根據食藥署《可供食品使用原料彙整一覽表》,批准花粉、紅蚯蚓、蜂王乳、蜂王漿、蜂蛹、蜂蜜、蜂膠、蜂膠樹脂、蜂蠟、擬黑多刺蟻及蠶絲蛋白等11項昆蟲及其來源製取的原料可做食品原料。 《一覽表》中以「蜜蜂」相關產物為大宗,而其他食用昆蟲似乎寥寥可數;黃斑黑蟋蟀並不在其中,晁陽以蟋蟀磨粉開發的蟋蟀餅乾等食品,是否合法?如何管理? 食藥署食品組科長高怡婷解釋,食品原料不可能正面表列,一般將食品原料分成傳統型、非傳統型兩類,非傳統型食品原料若經過食藥署審核毒理資料、做過安全評估,就會被列進一覽表。 「因為食品原料不是走事前審查制,也不需要許可證。」高怡婷表示,談到蟋蟀這案例,除非有人檢舉,食藥署才會要求業者提供相關食用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