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9月, 2012的文章

養耕共生-茭白筍

養耕共生新農法 有機田養自然魚 【圖、文/上下游新聞市集;作者/花蓮農改場蘭陽分場助理研究員林文華】 茭白筍田裡的台灣鯛,自5月放養後即以天然的飼料餵食,包含田區內的雜草、茭白筍葉片、滿江紅、浮萍及行健村當地生產的有機米糠,過程中完全不用一般飼料,也不使用其他藥劑,這樣的田裡養出來的魚,自然讓人吃起來更加安心放心... (左)有機茭白筍種植於清淨無汙染的行健有機村 (右)採完茭白筍還能捕撈魚貨 陳春義在有機茭白筍田側邊開了魚溝。 三星鄉行健有機村嘗試有機「魚茭共生」栽培模式有成,不但成功種出品質佳的有機茭白筍,更生產出難得的在有機田長大的自然魚。 自100年起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花蓮區農業改良場為推動行健有機村的發展,在村內設置「魚茭共生」有機茭白筍試驗田區,利用俗稱烏鰡的青魚來防治有機茭白筍田裡面的福壽螺,肉食性的青魚喜歡吃水中的螺類,正好可以解決有機茭白筍田裡不能使用藥劑防治福壽螺的困擾,結果不但福壽螺被清得一乾二淨,還有美味的青魚可加菜,實在是一舉兩得。 茭白筍田裡養魚無土味 味道媲美台灣鯛 行健村有機農友陳春義表示,今年花蓮農改場輔導利用挖深的魚溝來養魚,並且搭配放養適應性較好的台灣鯛,魚隻在茭白筍田裡面悠游快活,完全沒有適應不良的情形。而且嚐試撈幾尾來試吃的結果,居然一點土味也沒有,肉質鮮甜媲美市售的台灣鯛。 陳春義表示,第一年種有機茭白筍時因為抓不到要領,品質跟產量欠佳,所以只有少量販售,其他則自己吃跟分送親友,但是這2年在花蓮農改場協助改進栽培技術而且自己花心思調整栽培方法之後,品質不輸一般非有機栽培的茭白筍,雖然今年採收季節還沒到,已經有不少人預訂了。 台灣鯛在茭白筍田中適應良好,魚隻都是活跳跳 花蓮農改場表示,魚茭共生田裡的台灣鯛,自5月放養後即以天然的飼料餵食,包含田區內的雜草、茭白筍葉片、滿江紅、浮萍及行健村當地生產的有機米糠,過程中完全不用一般飼料,也不使用其他藥劑,這樣的田裡養出來的魚,自然讓人吃起來更加安心放心。花蓮場將繼續嘗試「有機共生」栽培模式,希望利用有機栽培所營造出的優質環境,放養適合的魚類,創造有機栽培本業以外的附加價值。 了這個成功的經驗,花蓮農改場開始嘗試各種魚類與茭白筍的有機共生栽培並先後嘗試了草魚及台灣鯛等,期望開發新型態的有機共生栽培模式。

溫室結構設計

溫 室 結 構 設 計 國立中興大學農業機械工程學系/林聖泉教授 摘要 本文針對農民普遍使用之各型溫室進行分 類,主要以屋頂外型分圓弧型、山型等型式, 圓弧型可分半圓頂、哥德式尖頂等外型。而圓 弧型又可分有側壁與無側壁兩種型式。除依據 屋頂外型分類外,亦以單棟與連棟區分。另一 種型式為太子樓式溫室。一般而言,結構受樑 向外力作用(溫室側面受力),由主骨架承擔, 結構受桁向外力作用(溫室山牆面受力),由桁 條及繫材承擔。由於溫室結構中強度最弱者為 各構件之接合處,因此應審慎設計結合方式, 並確實施工,同時,結構基礎之功能在於承受 垂直荷重與抵抗因風力所產生之浮力,柱與基 礎之間應確實固定,以確保溫室應有的強度。 覆蓋材料之選用將關係結構設計,塑膠布溫室 之結構要求較寬鬆,而玻璃溫室則需較強之結 構。溫室結構設計應根據使用地點、栽培需 求、覆蓋材料等因素而定,針對精密溫室之結 構設計,應用有限元素分析法之商業軟體,進 行溫室結構分析是有必要的。一般溫室結構設 計原則: 縮短桁條跨度,即縮短主骨架之間 距離,減少主骨架載重分擔寬,對風載重有較 強的抵抗能力; 採用斜撐、支撐、與接頭處 增加補強材料,以增加結構強度; 使用適當 尺寸或強度較強之構件,以增加溫室結構強 度。 前言 台灣地處亞熱帶與熱帶地區,夏季屬於高 溫與高濕氣候,而且颱風頻繁,颱風期間更夾 帶豐沛雨水,不僅造成農作物毀損,更造成病 蟲害猖獗、農作物淹水等問題,冬季則有寒流 侵襲,農作物因此容易受寒害,而春季屬於梅 雨季節,降雨量過多或次數過於頻繁,都將引 起作物徒長或妨礙授粉,進而影響作物品質與 產量減少等問題,這些對農作物或園藝作物的 栽培管理均相當不利。使用設施栽培目的,即 是控制作物栽培環境,使不利於作物生長之因 素排除,同時製造有利於作物生長之條件。依 據設施組成之材料區分,栽培設施有精密玻璃 溫室、塑膠布溫室、簡易溫室、網室等。國內 園藝使用之精密玻璃溫室,其結構設計圖與部 分營建資材由歐美國家引進,因此成本較高。 由於原設計係針對緯度較高、氣溫較低之地 區,其結構主要承載風力、積雪、與作物等重 量,其中承受積雪重量的設計,以台灣的氣候 條件而言,屬於多餘的設計考慮,因此若將國 外的設計未經修改而直接複製,使用在氣候條 件完全不同的國內,不僅浪費建築成本,更可 能因其密閉性高,使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