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18的文章

手指紅蘿蔔和球紅蘿蔔

手指紅蘿蔔和球紅蘿蔔 手指紅蘿蔔和球紅蘿蔔可作為特菜生食及菜肴拼盤裝飾。 二、特徵特性 1.手指紅蘿蔔 小胡蘿蔔品種,形狀似成人手指,所以稱手指紅蘿蔔。葉簇直立,葉色深綠,葉小,肉質根長10―12厘米,根粗1.5―2厘米,根呈圓柱形,外皮橙色,內外色一致。肉質根膨大較快,地上不易露頭,生長期70―90天,肉質細膩,口感脆甜,芯極細,水分多,根形美觀,收尾好,適合鮮食、西餐料理。屬早熟迷你型胡蘿蔔,可用作春、秋季栽培。 2.球紅蘿蔔 小胡蘿蔔品種,形狀似櫻桃水蘿蔔,所以稱球紅蘿蔔。葉簇直立,葉色深綠,葉小,肉質根粗3―4厘米,根呈圓球形,表皮、肉、芯均為橙色。肉質根膨大較快,地上不易露頭,收尾好,生長期70天左右,肉質細膩,味甜可口,品質佳,適合鮮食、西餐料理。屬早熟迷你型胡蘿蔔。 三、主要栽培技術 1.整地施肥。選擇深厚、肥沃及排水良好的壤土或沙質壤土,耕作層深度15厘米。在施肥上要重施基肥,特別是磷肥,前茬收后要結合耕翻施腐熟的有機肥3000―5000公斤/畝。整地施肥后應在播前5―7天灌一次充足的底水,以保證出苗期間土壤濕潤。為了防止出苗期間發生草害,可在整平畦面后,每畝用120毫升氟樂靈對水30公斤,噴霧處理表土述藥劑交替使用,在生育期每種藥劑限用1次。 2.科學管理。播后出苗前視墒情澆水,保持土壤濕潤。要隨時進行田間觀察,保證全苗。幼苗出齊后,1―2片真葉時疏苗,2―3片真葉時間苗,5―6片真葉時定苗。定苗后的株行距:手指紅蘿蔔為3―5厘米×18厘米,球紅蘿蔔為5―6厘米×20厘米。間苗后中耕,以達到除草效果,並為土壤供給氧氣。定苗后開始澆水、追肥,以促進根莖的膨大,整個生育期可追肥澆水2―3次。注意經常保持土壤濕潤,防止肉質根瘦小粗糙或開裂。 3.防治病蟲害。苗期主要是地下害蟲危害,常見的有地老虎、螻蛄等。 主要蟲害 (一)地下害蟲(地蛆、蠐螬) (1)危害特點:地蛆、蠐螬常危害洋蔥根及根莖部,常使植株枯死,造成缺苗斷壟。 (2)防治方法:實行2―3年輪作,加強田間管理,洋蔥定植緩苗後用2000倍液辛硫磷藥液或40%毒死蜱藥液1000―1500倍液灌根以防止地蛆危害,撒毒餌防止蠐螬危害。 (二)地上害蟲(潛葉蠅、薊馬) (1)危害特點:幼蟲以蛀食葉片表皮下的葉肉細胞為主,常在葉片上留下白色的彎彎曲曲的隧道形痕迹。 (2

農業自動化造就了什麼?

農業自動化造就了什麼? 植物工廠外的反思 農業的自動化應用行之有年,台灣過去多用於蔬果作物的後續品管揀選,至於前端的生長控制,則以溫室為主,利用簡單的自動化技術,開關空調、灑水等系統,這類作法屬於陽光型半自動控制,幾年前全控制型的植物工廠問世,讓業內外的多數廠商一度趨之若騖,這兩年植物工廠熱潮逐漸降溫,包括IT與農業兩邊的業者可以開始冷靜看待此一技術的應用與發展。 圖一 植物工廠議題之所以發燒,主要原因在於全球環境的持續惡化,業者希望透過IT與自動化技術,可以讓作物種植如現代工廠般可控制品質、產能,不必像以往的農業必須靠天吃飯,不過植物工廠真的是解決全球農業問題的萬靈丹嗎? 從全球發展來看,相較於亞洲國家,歐美的農業自動化發展走的較快,其作法多為針對當地環境而有所不同,有的是仍為傳統耕作方式,只是用機器取代人力之不足,有的則是利用設備提昇作物品質,相對之下,台灣卻未走出這類在地化的經營模式,而仍多向日本廠商取經,在台灣成熟的農業、IT、自動化技術態勢下,會出現這種狀況,可從幾個面向觀察。 日本植物工廠發展的主因,在於其農業人口逐漸高齡化,導入農業的自動化是不得不然的趨勢,這也是亞洲市場的共同問題,因此日本除了「糧食自給」的考量之外,另一大思考其實是在於「技術移轉」的商機。 此一商機,也是目前台灣自動化廠商積極搶進的原因,在台灣,包括太平洋建設、台達、金仁寶、光寶、億光,以及甚麼都愛插一腳的鴻海都跨足此一領域,這些企業的經營者看中的,當然不是這些植物工廠所種出的「菜」,而是由於植物工廠興建跟著來的「設備財」。 營運植物工廠 真的有利基嗎? 植物工廠所建構出來的,是基於完整環境控制而生的系統整合商機,包括溫濕度、光照、風場等,均需要靠自動化設備,甚至是電腦加持,才能達成系統整合的目標,這也造就高科技廠商不斷投入此一行業的原因。台灣如此,日本及跨國大企業亦然,大家都看到了植物工廠的「興建商機」。 但尷尬的是,雖然植物工廠發展蓬勃,但真正因為運作植物工廠而獲利的,卻是少之又少,以日本來看,近幾年因植物工廠獲利的僅有16%,主要透過集約式耕作來分擔成本,「量大」是唯一的「撇步」,剩下的只有14%損益兩平,其餘70%仍面臨相當大的虧損,而荷蘭的狀況也相近。 作物栽培是由環境、作物與管理三種條件交錯組合而成,而科技植物工廠的出發點是強調製程良率的管理,以

樹豆延後播種

樹豆延後播種-安全採收有保障 為推動臺東地區特色作物有機栽培技術,行政院農業委員會臺東區農業改良場(以下簡稱臺東場),於本(107)年1月10日上午,在該場豐里試驗地辦理「樹豆不同播種期有機栽培示範觀摩會」,吸引對樹豆栽培有興趣的農友共293人前來參加,現場參加民眾反應熱烈。 觀摩會由臺東場陳信言場長主持,陳場長表示,樹豆為原住民族重要的傳統糧食作物,臺東地區零星栽種於達仁、大武、金峰、太麻里、鹿野、延平、海端等鄉鎮。樹豆屬於短日開花、無限生長型作物,具有開花時間長、莢果成熟期不一致等特性,因栽培期間很容易受到強風豪雨的影響,造成農民採收及管理上的困擾。目前農民大多數於3-4月播種,不但減少一期作種植其他作物的空間,且植株於8-9月間易受颱風影響。本示範觀摩會將樹豆播種期調整為每年6月、7月或8月間種植,均可在12月開花結莢,隔年1月底左右成熟採收,產量粗估僅減少10-15%,但可降低風險,同一塊土地又可增加一期作1-6月種植作物的空間,增加一期作物收入。目前臺東地區樹豆栽培面積少,生產量不足,市場供不應求,樹豆產業仍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首先由農糧署東區分署臺東辦事處廖烱傑課員就現今政府推動農業重大政策宣導向與會農友詳細說明,接著臺東場植保研究室王誌偉助理研究員介紹樹豆常見的病蟲害,由於樹豆在臺灣目前仍屬小產業的作物,尚無推薦藥劑,當病蟲害發生初期,可採用生物防治方法,切勿隨便用藥,以免造成農藥殘留。陳振義副研究員介紹樹豆不同播種期有機栽培技術、本場育成品種臺東1、2、3號的特性及樹豆目前相關研發產品,最後於田間進行樹豆栽培示範講解,提高農友栽培興趣,會後準備香濃好吃的樹豆排骨湯及樹豆養生餅乾供現場來賓試吃,將樹豆多元化運用融入生活,提高產業價值。 陳場長致歡迎詞及說明觀摩會的目的與用意 本場王誌偉助理研究員介紹樹豆常見的病蟲害 本場陳振義副研究員於田間介紹樹豆新品種特性 參加民眾觀看樹豆相關開發產品

樹豆種植

樹豆種植 樹豆是六堆客家人很重要的食材之一,樹豆主要零星種植於屏東、台東地區,而台東目前約有60至80公頃,近年來因為樹豆,富含豐富的蛋白質,廣受消費者喜愛,供不應求,黑色品種每台斤價格更曾飆破600元,台東農改場就鼓勵農民,可以利用休耕地大面積種植。 把枝條剪下,收集成一大把,再往塑膠桶裡甩打讓豆筴裂開,每年年初是樹豆的採收期,種了兩分地的吳朝成說,樹豆還沒採收時,就已經有好幾個盤商來詢問了。 樹豆農 吳朝成:「很多一些外來的採購者,希望能收購到一些數量,所以把那個價錢也在拉高。」 雖然樹豆是台東特色產業,但大部分零星種植,產量很有限。 樹豆農 吳朝成:「一般樹豆是種在農作物的,田間的周邊。」 農民 黃鳩子:「因為都是山地人在種比較多,山地人種在山上,一般我們的地都是平地,平地都是種稻,就沒有在種樹豆。」 吃得多卻種得少,近年來樹豆價格居高不下,黑色品種甚至曾漲到每台斤600元,目前也有400元的水準,台東農改場就鼓勵農民,可以利用休耕地種植樹豆,畢竟田間管理容易,又毋須大量用水。 台東農業改良場副研究員 陳振義:「其實樹豆種植很粗放,種好後不需要很多水,不需要特別的照顧。」 台東農改場也表示,休耕田轉種樹豆現在每分地還補助2200元,也可以免費索取試種種子,希望為活化休耕地增加新選項。

阿美族的零嘴-樹豆

阿美族的零嘴-樹豆 文/吳雪月(原舞者文化藝術基金會董事) 攝影/林靜怡 樹豆,有一個很炫的別名-「原住民威而剛」,是原住民的最愛。傳說有一位獵人到山上打獵,卻一直打不到獵物,正當筋疲力盡時,找到一棵樹豆,吃了之後頓時精力旺盛。 以人工採收 故價格昂貴 樹豆為一年至多年生的矮灌木,全株被有短柔毛,葉為羽狀三出複葉,蝶形花冠,呈腋生的總狀花序,花黃色或橘黃色。莢果扁平,線形長4-7公分、寬1.3公分,略作鐮刀狀,外被粗毛,每莢有種子3-7粒。種子圓形,其顏色有灰白、赤褐、黑色、黃色或斑紋等,曬乾後可存放許久。其植株高可達一、二公尺,由於耐乾旱貧瘠的特性不需特別照顧,族人常栽植於住屋及旱田周邊,但需要有足夠的日照。 樹豆為相當耐旱的作物,甚至在年雨量小於650公厘的地區也能生長。在台灣通常是栽植於畸零地,目前仍然沒有大面積的栽種,方式以自然農法為主,甚少施用肥料。它的栽培很簡單,只要行種子繁殖,乾種豆直接播於田地,以旱田種植較佳。採收的處理方式有很多種,於葉片凋落、豆莢轉呈黃褐色時,自地面上一公尺處割取莖枝、曝曬陽光,讓豆莢乾燥後輕拍豆筴即可使種子脫離。成熟的豆莢採收後,剩下來約兩公尺高的乾枯植株則是最佳的薪材,是生活的重要燃料。 每年約二、三月種下,年底到隔年年初為樹豆採收期,正好作為種植二期稻作時的主菜。早年部落都是以換工幫忙插秧和割稻,餐桌上甚至就只有一碗樹豆湯,但以當時的生活條件,這樣就足夠了。至於說到它的栽培歷史可追溯自三千年前,最初的種植地可能為亞洲,再傳至東非及美洲大陸,但也有一傳說是由南太平洋傳至台灣。事實上,今日的樹豆已廣泛地分布於熱帶及亞熱帶區域,作為食物、飼料或綠肥用。而樹豆至今未能量產,以至於市面上不易買到的原因是無法以機械採收,僅能以人工採收所以價格上一直居高不下,因此,栽種對族人來說雖非難事,但如何加快採收的速度才是需解決的課題。 含高營養價值的樹豆 樹豆的各個部位皆有營養價值,根有解毒、解熱、消炎之效;葉片可做蔬菜食用,可治咳、腹瀉、耳痛;種子亦有清熱、解毒、補中益氣、利水消食癰腫、止血止痢之效;樹豆的嫩莢果富含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纖維素、礦物質等,可當毛豆的代用品,樹豆還可作為藥引,或將樹豆根燉瘦肉服用以治貧血。另外,幼嫩植株可作綠肥,對土壤改良極具價值,有些地區將樹豆當作主要的綠肥作物,據估計每公頃每年可以生產40公斤的氮素

樹豆

2015年11月,世界糧農組織(FAO)在開啟2016國際豆類年活動儀式的文宣上發表名為「From butter beans to pigeaon peas」的新聞稿,呼籲全球重視多種食用豆的價值及功能,也讓人注意到樹豆(pigeaon peas)的未來潛力。 在世界乾旱及半乾旱地區居住了超過20億的人口,其中有6億4000多萬人屬於極度貧窮,耐旱的樹豆,無疑地成為這些人重要的蛋白質來源,因此又被稱之為「窮人的肉」。位於印度的國際熱帶半乾旱地區農業作物研究所(ICRISAT),是致力於樹豆研究及推廣的重要機構,也是聯合國推動豆類年活動的幕後推手。 樹豆,圖片攝影:林志忠。 國際上樹豆稱呼語彙達792種 植物分類系統上,樹豆屬於豆科(Leguminosae),菜豆族(Phaseoleae),樹豆亞族(Cajaninae),樹豆屬(Cajanus Adans.)。全球樹豆屬植物總計32種,樹豆(Cajanus cajan (L.) Huth. )是唯一栽培種類,也是本屬模式種(type specimens)。樹豆屬中的10種野外種類,與樹豆親緣關係近,被列為二級基因庫。 目前基因銀行已保存了74國家,1萬3632份樹豆屬樣本,是未來進行樹豆品種改良的種源庫。樹豆屬在IUCN清單中,有列入近危等級(NT, Near Threatened)的木豆(Cajanus cajanifolius)與無危(LC,Least Concern)等級的蔓蟲豆(Cajanus scarabaeoides)。前者僅分佈印度,梵語為「kayan」,被認為是樹豆原始種;後者在台灣地區,目前則未受到育種關注。 關於樹豆起源,有印度及非洲兩種說法,目前史學家傾向於樹豆起源於印度之說,特別是東部的Ghats地區。樹豆拉丁名「cajan」,源自於馬來語系中「cachang」,該字是由印度Telugu語「kandi」轉變而來。kandi的梵語語源「kaand」是「莖」的意思,指的是樹豆枝條。其它地區對於樹豆的稱呼,如波多黎各語「guandu」、西班牙語「gandul」,都可能出自印度Telugu 「kandulu」,或者從非洲語「oando」而來。據統計,目前世界140個國家,有792個對於樹豆的稱呼語彙,這些語言學研究提供了樹豆起源於印度的佐證。 今日,我們習慣以pigeon

水果無籽化

美國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的生物學者班傑明.伯爾與佛蘭西斯.伯爾提供以下解釋: 果實的發育,通常由花朵胚珠構造的一個或多個卵細胞,被花粉中的精核受精而開始。然而,有些植物的果實可以未經受精而發育,這種特性稱為「單性結果」。比起一般的有籽果實,單性結果的果實具有保存期限較長且較受消費大眾喜愛的優點。 發育出無籽果實最常見的原因是授粉失敗,或是卵或精子喪失功能。有很多植物具有「自交不親和性」的基因,此種特性使植物只容許來自不同遺傳的雌雄親代(即父親或母親)交互授粉。種植柑橘的農人便利用這種特性生產無籽水果,例如臍橙和地中海早橘,當這些栽培品種被種植在植株全與自己一模一樣(複製株)的果園中時,便會失去產籽的能力,而由於它們是單性結果,所以仍然可以產生果實。這些果樹並非透過種籽來繁殖,事實上,利用種籽繁殖會有子代與親代不同的缺點。苗圃工人便常用無性繁殖的方式來培育果樹,例如嫁接法。 另一個造成無法成功受精的原因是染色體不平均。例如,普通香蕉是三倍體,即有三套染色體;一般生物從雙親各得一套染色體,而香蕉的一個親代提供兩套染色體,另一親代提供一套。三倍體很難產生具有平均染色體的卵或精子,因此也很難成功產籽。香蕉也可以透過無性繁殖而單性結果,像是再種植主幹基部的側芽或吸芽便可以延續其品系。栽培者也利用組織培養的方式來繁殖香蕉。 無籽西瓜則格外有趣,因為西瓜原本一定得靠種籽繁殖,但栽培者還是開發出單性結果的方法。方法之一是讓它們產生三倍體的種籽;跟香蕉一樣,三倍體的西瓜沒有辦法產生正常功能的種籽,但透過單性結果還是能長出令人滿意的果實。果農製造三倍體種籽的方法,是讓普通的雙倍體親代與四倍體親代交配,後者是以基因操作方式讓二倍體植物的染色體數量倍增。由於每個世代都必須實行這種操作,因此價格比較昂貴,不過仍然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