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種菜先整土

種菜先整土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周楚狷
春天種植季節即將來臨,如果你想在院子裡種菜,最優先的準備工作不僅是挑選你想種的蔬菜,更重要的是去規畫一個固定的菜圃,開始著手改善土壤,使它成為一個生氣勃勃的地下生物社區,以促進和維持地上植物的健康成長。

嚐試種菜的人最初都會把注意力集中在地上的蔬菜,往往忽略土質結構和土壤中的生物群才是植物的生命之母—但隨著經驗的累積,他們會把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放在土壤上,也會逐漸建立一套整土和養土的方法。

土壤大致可以分為砂土、黏土和沃土(loam)三類,前兩類土質都不適合蔬菜生長,而改善土壤的目標都在設法把砂土或黏土轉為沃土。最標準的沃土應包含50%原有的泥土微粒,25%的微生物、蚯蚓和其他有機物,剩下的25%則是孔隙,可供空氣和水分流通,也使植物根系有伸展的空隙。據估計,一般庭園的土壤大約需要經營至少四年,才能接近這個沃土的標準比例。

正因為沃土無法一蹴即就,需要長期經營,所以必須規畫出一個固定的菜圃,日久天長地去培養這塊土地。這個菜圃最好有明顯的界線,最理想的是用木板或磚石圍出一個高出地面的圃床(raised bed)。這種界線分明的菜圃最大的好處是可以避免土壤遭受踐蹅,不使土壤中的孔隙阻塞板結。

潮溼的土壤最容易板結,當你在溼土踩上一腳時,大約有75%的土壤孔隙會被踩實,如果在同一塊地連踩四腳,有90%的孔隙會被毀掉。因此養土的第一個戒律就是必須腳下留情,絕不踩進菜園。在這個條件之下,當你在開闢菜圃時,也應該同時規劃出菜圃四周的通道。

一般而言,新開闢的菜園頭兩年都需要用深耕的方法整土,每年都需要把土壤挖鬆至少一呎,然後摻入有機物,例如堆肥、腐熟的糞土、以及泥炭苔(peat moss)等,以增加土壤孔隙的比例,並招引蚯蚓和微生物。園藝中心出售一種稱為「humus」的腐植土,是很好的土壤改善物(soil amendment)。這種腐植土是凋敗死亡的動植物,經過自然腐熟的過程而形成的,充滿有益植物生長的真菌和細菌,土壤的微粒也較大,有利於空氣和水分的流通。

在深耕的兩年期間,除了不斷潻加腐植土之外,還應在菜圃鋪上一層覆地物(mulch),不僅是為了防止雜草,更大的好處是滋生蚯蚓和醞釀微生物,形成一個生機網絡。

深耕雖然能增加土壤的孔隙,但在翻掘的過程中,土壤中的微生物也會受損。在前面提到過,理想的沃土結構需要有很大比例的微生物,包括各類有益的細菌和真菌,其中菌根真菌(mycorrhizal fungi)尤其能與植物產生共生的關係,增加植物根部吸收養分的能力,增強植物的光合作用。這些真菌和細菌形成的網絡,需要在穩定的環境中維繫,深耕翻掘往往會破壞這個網絡。

因此,在頭兩年的深耕整土期間,要選擇適當的時間,避免在雨後土壤潮溼的時候翻土,免得喪失土壤中的孔隙,破壞土質結構。而且掘地要選在早春,不要在秋天翻土,免得微生物數量來不及復原就要面臨嚴寒的冬天。秋天不僅要避免翻土,而且最好用稻草或塑料布把菜圃蓋上,讓微生物繼續生長。

由於深耕有擾亂微生物的缺點,經過兩年之後,就應改用淺耕的辦法,儘量避免干擾地下的微生物,只挖掘種植菜苗和種子的植坑或植溝,不要翻挖其他地方。除了淺耕之外,還要繼續用腐植土和覆地物來養土,維繫和增進沃土的土質。

任何沃土在經過一段時間之後,鬆軟的土層底部都會逐漸板結,因此每年春天最好用掘地叉(digging fork) 來疏通底部的板結。當掘地叉插入土壤時,尖端深入底層,刺穿板結,土質結構受干擾的程度較低,微生物數量恢復得比較迅速。

經過兩年深耕整土和兩年淺耕養土的過程,貧瘠的庭園土壤都會逐漸形成沃土,土質鬆軟,有益微生物和蚯蚓寄生其中,從此不僅可以寄望年年豐收,而且病蟲害發生的頻率也會大幅降低。

Read more: 世界新聞網-北美華文新聞、華商資訊 - 種菜先整土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燈籠果

燈籠果 燈籠果屬於醋栗科茶蔍屬多年生灌木。株叢高1.2 米左右,果子是一個套着燈籠型莢子的小圓果,比拇指大一點,里面有很多小籽。未成熟時味極酸,成熟後呈黄綠色,完全成熟後呈紫紅色,非常甜,可以用來烤果餅,做果醬。燈籠果花朵燈籠果原產祕魯和智利,但是並不是什麼重要得產品。當地人隨便吃一點,偶爾也在菜市場看到。但是被廣泛的引入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所有番茄可以存活的地方都可以種。果醬和罐頭是居民的常用品,也經常出口。中部非洲國家,如加蓬,也有小型果園。 一、燈籠果的生育週期 1、發芽期:從種子吸水萌動到真葉露心為發芽階段,由播種到種子萌芽長出土,達到80%以上,大約需要7~15天。 2、幼苗期:苗出齊後,有80%的植株達到三片真葉,即第一個花萼形成前約20~30天。此期主要是根、莖、葉的生長時期,在生產上要採取良好的措施,培育生長發育健壯的幼苗,為高產、優質、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3、開花期:從開第一朵花開始到最後開的一朵花所持續的天數,為開花日數。最早開的第一朵花達5%的植株為開花始期,以月、日表示,植株最後開的花,而漿果又能在霜前充分成熟的日期為終花期。 4、結果期:結果期分為始期和終期。結果始期,即有5%的植株落花後,坐住果的日期。結果終期,即是終花期的花坐住果的日期。   5、成熟期:漿果成熟期,可分為始熟期和終熟期。始熟期,即有5%的植株第一個果成熟的日期。終熟期即最後充分成熟漿果的日期。燈籠果是由下向上陸續開花結果成熟的。第一個花果實膨大生長,第2~4朵花相繼現蕾、開花和結果。 二、燈籠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燈籠果性喜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以30℃左右發芽迅速;幼苗生長期20~25℃、夜間不低於17℃適宜生長;開花結果期白天以20~25℃、夜間不低於15℃為宜,否則易引起落花落果。氣溫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長。0℃以下植株受凍。經調查看,幼苗耐低溫能力不成熟,所以露地生殖時期不能過早,而必須在晚霜過後方可栽植。   2、光照:燈籠果對光照要求比較敏感,需要充足的光照。在3000~4000米燭光範圍內,生長發育協調,果實品質優良。光照不足時,植株徒長而細弱,產量下降,漿果著色差,品味不佳。因此,在生產上必須注意種植密度的合理性和打尖、抹芽、整枝的必要性。   3、水分:燈籠果需水較多,尤其在漿果開始成熟前期,枝葉和果實同時生長,需水較多,當漿果大量

蔬菜對溫度日照條件的要求

蔬菜對溫度日照條件的要求 全日照  8個小時日照 瓜類、茄果類、豆類、山藥、豆薯(地瓜)。番茄、黃瓜、茄子、辣椒等喜溫中、強光性 蔬菜夏秋季生產,玉米、青椒、西瓜、南瓜、西紅柿、茄子、芝麻、向日葵類。 其次是根莖類,如:馬鈴薯、甜菜、胡蘿蔔、白蘿蔔、甘藷、山藥等等。至少需半日照,才能生長,芋頭雖喜歡全日照,但比其他蔬菜耐蔭。  需要中等光照大白菜、甘藍、芥菜、蒜、洋蔥。  長日性蔬菜白菜、甘藍、芥菜、蘿蔔、胡蘿蔔、芹菜、菠菜、萵苣、蠶豆、豌豆、大蔥、洋蔥。 短日性蔬菜豇豆、扁豆、莧菜、空心菜。          中光性蔬菜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 菜豆 菜豆喜溫暖,不耐高溫和霜凍。菜豆種子發芽的適溫為20-30℃;在40℃以上的高溫和10℃以下的低溫,種子不易發芽。幼苗生長適宜氣溫為18-25℃。花芽分化的適宜氣溫為20-25℃,過高或過低溫度易出現發育不完全的花蕾、落花。 菜豆對光照強度的要求較高。在適宜溫度條件下,光照充足則植株生長健壯,莖的節間短而分枝多,開花結莢比較多,而且有利於根部對磷肥的吸收。當光照強度減弱時,植株易徒長,莖的節間長,分枝少,葉質薄,而且開花結莢數少,易落花落莢。 菜豆根系強大,能耐一定程度乾旱,但喜中度濕潤土壤條件,要求水分供應適中,不耐澇。生長期適宜土壤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空氣相對濕度以80%為宜。開花結莢期對水分最敏感,此期土壤乾旱對開花結莢有不良影響,開花數、結莢數及莢內種子數減少。土壤水分過大時,下部葉片黃化,早脫落。空氣濕度過大會引起徒長、結莢不良。 菜豆具有深根性和根瘤菌,對土壤的要求不甚嚴格,但仍以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輕砂壤土或粘質壤土為好。土壤過於粘重、低溫、排水和通氣不良則生長不良,炭疽病重。菜豆喜中性至微酸性土壤,適宜的土壤pH為5-7.0,其中以州6.2-6.8最適宜。菜豆最忌連作,生產中應實行2-3年輪作。 菜豆生育過程中,主要吸收鉀和氮較多,還要吸收一定量的磷和鈣,才能良好發育。結莢期吸收磷鉀量較大。磷鉀肥對菜豆植株的生長發育、根瘤菌的發育、花芽分化、開花結莢和種子的發育等均有影響。缺乏磷肥,菜豆嫩莢和種子的品質和產量就會降低。缺鈣,幼葉葉片捲曲,葉緣失綠和生長點死亡。缺硼,則根係不發達,影響根瘤菌固氮,使花和豆莢發育不良。

為何冰箱冷凍室非得是零下18度?

為何冰箱冷凍室非得是零下18度? 不少家庭的冰箱有led面板,可顯示冷藏室和冷凍室溫度。每次看到那個零下18℃,不少人,包括筆者在內就會禁不住提出一個小疑問:為什麼冷凍室溫度非得是零下18℃?最多零下1℃不就結冰了嗎?搞這麼低溫度實在是浪費電呢。 聰明如很多人是這樣推測的 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很多人,包括筆者在內就開始推測後面的機制了。冷凍室的零下18℃其實不費電,相反,它是節約電力的一個好措施。為何? 冰箱隔一段時間,內部溫度升高後,它就要啟動壓縮機,嗡嗡嗡的。頻繁啟動壓縮機不僅耗電,冰箱的壽命也會降低,還有就是很吵人。怎麼辦?簡單,先把冷凍室的溫度搞得低低的,比如零下18℃左右。 然後,冷凍室的冷氣往上走,來到冷藏室,如此,就能長時間保持冷藏室的溫度處於0到8℃以內了。 待冷凍室的冷氣散失過多,溫度升高到零下幾度時,再啟動冰箱的壓縮機把溫度再次降到零下18℃,如此,冰箱的啟動次數就變少了。 實際是這樣嗎?很遺憾,不是。 原因之一:不一樣的水 水到零度以下就結冰了,這是絕大多數人的認識。然而仔細一想,這不適用於冰箱的冷凍室。因為冷凍室存放的不是上百升礦泉水,而是各種各樣的食物。 食物中含有大量水這沒錯,但這些水同時含有大量的鹽、糖等物質。就像每1升海水中大約含有35克鹽,所以平均起來,要到零下1.33℃時海水才會結冰。 因此,要想把食物凍結,並不是溫度只要達到水的冰點就可以,得保證足夠低的溫度,食物中的水才能凍結,這很重要,因為食物中只要有液態水存在,這就等於是為各種細菌的繁殖提供了必備條件。 圖為牛肉薄片在不同溫度和不同時間內測得的牛肉中凍結水量的曲線。 當牛肉薄片的溫度為零下4℃時,只有70%的水分被凍結;溫度下降到零下9℃左右時,也還有3%的水分未凍結;即使牛肉薄片的溫度降低到零下18℃時,也不是100%的水分都被凍結住。 原因之二:嗜冷微生物 根據微生物對不同溫度的適應範圍,可將微生物分為三大類,嗜熱菌、嗜溫菌和嗜冷菌。在食物的冷藏和冷凍過程中,我們面對的「敵人」是嗜溫菌和嗜冷菌。 一般來說,能引起食物腐敗和食物致毒的嗜溫菌,在低於3 ℃情況下不產生毒素,當然,個別菌種例外。 而對於嗜冷菌,一般得在零下10 ℃到零下12 ℃時才會停止生長。 有的黴菌甚至要到零下15~零下18 ℃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