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不用蚊香殺蟲劑 蚊子絕子絕孫!

不用蚊香殺蟲劑 蚊子絕子絕孫!
記者謝禮仲/宜蘭報導‧攝影
天氣相對春天來得穩定的夏天即將逐漸接近,每到那個時節,政府也要開始宣導「清除家中積水容器,避免蚊子滋生,預防登革熱......」,我們也已經習慣了這樣的家戶清潔概念,然而,在宜蘭,卻有一個人,不但不「清除容器積水」,反而做了200多個積水容器,他說:「要殺蚊子,必須先養蚊子」,而且,蚊子還真的減少了!
宛若森林環繞的潮溼環境,
三富農場竟然可以沒有蚊子?
怎麼辦到的?
這個地方位於宜蘭冬山鄉最南邊山坳處的三富農場,農場的東邊與南邊,被仁山植物園包圍,背倚著廣大而不虞被開發更動的林區,環境相當原始天然。然而,深處山林間,加上宜蘭多雨潮濕的氣候,惱人的蚊子無可避免,但說也奇怪,坐在三富農場的露天庭園,非但不用像多數地方,要在桌椅底下擺蚊香,而且,穿短褲短裙,也毋需擔心蚊子的攻擊。
農場主人徐文良說,「人家來這裡是想呼吸新鮮空氣,不是來被蚊香嗆」,「以前,只要噴過藥,蚊子就沒了,但撐不了兩個禮拜,蚊子又多起來了,這實在是很困擾的問題」,喜愛大自然觀察、愛動腦筋的他,在一次自然觀察中,找到了徹底解決之道。
大約是十幾年前了,徐文良用來觀察地下蟲的魚缸,因為降雨積水,積聚了許多蝌蚪,高興沒多久,水中聚集了比蝌蚪數量多得多的孑孓,等到它們「長大」,不就是恐怖的「蚊子大軍」?
在水中摻入肥皂粉或漂白水,據說可以殺孑孓,但,那不是連蝌蚪、水中有益的生物,通通都殺光?把水倒掉呢?結果一樣!更何況,園區山林間,許多地方都有可能積水,偌大範圍,積水怎麼清得完?
既然積水清不完,清除積水也不是最有效的「滅蚊大法」,而蚊子喜歡在積水環境中產卵,那麼趁孑孓還沒來得及長大,就把它們消滅殆盡,不是最根本的解決之道嗎?
減少了蚊子的侵擾,
人們在三富農場更能自在
從事自然觀察與休閒活動。
就是這樣的「靈光一閃」,徐文良想到了自創的「滅蚊大法」。他不再費心費工地清除容器積水,反而製造蚊子喜歡的積水環境,吸引它們前來產卵,同時,在容器內放入俗稱「大肚魚」的小魚,只要水中有孑孓,小魚就會把它們吃光光,孑孓來不及長大,就葬身小魚肚,又哪來的蚊子呢?

這個理論想起來有道理,實際試驗之後,也確實行得通。雖然山中的蚊子多不勝數,也不盡然都會跑到他設置的容器中產卵,但基於蚊子的習性,「總有一天等到你」,只要來產卵,肯定「絕子絕孫」!就用時間來跟蚊子長期作戰。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驗,這所謂的「蚊子陷阱」果真發生效用,不僅裡面的小生物、小魚兒快樂生活其中,園區內的蚊子數量真的減少了!
以一般的儲水容器積水引誘蚊子產卵固然沒錯,但容器內的水需要經常更換,否則,水中的氧氣不足,魚養不活,殺蚊的效果也沒了。園區那麼大,需要設置的積水容器那麼多,要一個個的換水,太費時費工,如果能讓水自動更換,問題不就解決了?
愛動腦的徐文良於是發明了「第二代的蚊子陷阱」。
他說,其實道理很簡單,就是利用「連通管原理」,徐文良在原有的積水桶旁,加裝一根比桶緣高度低約3公分的管子,在底部兩相連通,只要遇到下雨就能自動進行換水。
因為,桶內的蓄水一旦增加,高過於連通管的高度,水就先從連通管流出,「上面收多少,底下就流出多少」,即使下大雨也不怕,而且,這樣的換水過程,是將積水桶底部的水先透過連通管流出,得以保持容器內的水「生生不息」。
就是如小圖中的一根小管子,
徐文良利用「連通管原理」讓「蚊子陷阱」
可以自動換水,既達到誘殺蚊子的效果,
盆內不是死水一潭,反倒生機盎然。
第二代蚊子陷阱透過簡單的設計,已經是「一潭活水」,裡面長了藻類等植物,魚有食物吃,活得健康,消滅孑孓的成效也與日激增。
徐文良說,「政府用的方式是防堵,只能治標,不能治本」,二代蚊子陷阱的成效,隨著時間累積,越來越顯著。「當然不可能把園區內的蚊子都殺光,但數量的確減少很多,至少在紫屋森林咖啡等戶外休憩區,蚊子就幾乎不見蹤跡,連小黑蚊也沒有」,談到這裡,徐文良露出自信的喜悅。
曾經有學校來到三富農場參觀,校長看到這樣的設計,感到相當有興趣,那位校長說,他們在學校裡種了許多「驅蚊植物」,但似乎效果不彰;徐文良的理解是,植物需要生長在有陽光照射的地方,但蚊子偏偏喜歡陰暗潮濕的環境,驅蚊效果打折扣,或許是這個原因吧。
這種另類的「養蚊再殺蚊」的創意,透過休閒農業協會幾年來前往東南亞國家推廣台灣休閒農業的機會,也傳遞到那些國家,聽聞者無不躍躍欲試;徐文良說,最近還有馬來西亞、加勒比海國家來農場參觀學習,「二代蚊子陷阱」就是重點之一。
對於這種經過實驗具有實效的「養蚊再殺蚊」的創意,徐文良感到相當自豪,也非常願意與人分享,曾有人問他要不要去申請專利,他笑笑說:「這種方式不需要花費大錢,卻真的有效,只要有人願意學,我都願意免費教,希望的就是大家都能用更環保更有效的方法滅蚊,一起創造更優質的生活環境」。
師法自然、了解本身條件、
善用自然工法,三富農場幾乎沒有蚊子叮咬
的困擾,還造就了相當天然的優雅環境。
他再度強調,這種方式得注意「蚊子陷阱」設置的地方,陰涼陰暗的地方最好,但樟樹下卻不適合,此外,時間越長、桶子設置的密度越高,滅蚊的效果越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蔬菜對溫度日照條件的要求

蔬菜對溫度日照條件的要求 全日照  8個小時日照 瓜類、茄果類、豆類、山藥、豆薯(地瓜)。番茄、黃瓜、茄子、辣椒等喜溫中、強光性 蔬菜夏秋季生產,玉米、青椒、西瓜、南瓜、西紅柿、茄子、芝麻、向日葵類。 其次是根莖類,如:馬鈴薯、甜菜、胡蘿蔔、白蘿蔔、甘藷、山藥等等。至少需半日照,才能生長,芋頭雖喜歡全日照,但比其他蔬菜耐蔭。  需要中等光照大白菜、甘藍、芥菜、蒜、洋蔥。  長日性蔬菜白菜、甘藍、芥菜、蘿蔔、胡蘿蔔、芹菜、菠菜、萵苣、蠶豆、豌豆、大蔥、洋蔥。 短日性蔬菜豇豆、扁豆、莧菜、空心菜。          中光性蔬菜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 菜豆 菜豆喜溫暖,不耐高溫和霜凍。菜豆種子發芽的適溫為20-30℃;在40℃以上的高溫和10℃以下的低溫,種子不易發芽。幼苗生長適宜氣溫為18-25℃。花芽分化的適宜氣溫為20-25℃,過高或過低溫度易出現發育不完全的花蕾、落花。 菜豆對光照強度的要求較高。在適宜溫度條件下,光照充足則植株生長健壯,莖的節間短而分枝多,開花結莢比較多,而且有利於根部對磷肥的吸收。當光照強度減弱時,植株易徒長,莖的節間長,分枝少,葉質薄,而且開花結莢數少,易落花落莢。 菜豆根系強大,能耐一定程度乾旱,但喜中度濕潤土壤條件,要求水分供應適中,不耐澇。生長期適宜土壤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空氣相對濕度以80%為宜。開花結莢期對水分最敏感,此期土壤乾旱對開花結莢有不良影響,開花數、結莢數及莢內種子數減少。土壤水分過大時,下部葉片黃化,早脫落。空氣濕度過大會引起徒長、結莢不良。 菜豆具有深根性和根瘤菌,對土壤的要求不甚嚴格,但仍以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輕砂壤土或粘質壤土為好。土壤過於粘重、低溫、排水和通氣不良則生長不良,炭疽病重。菜豆喜中性至微酸性土壤,適宜的土壤pH為5-7.0,其中以州6.2-6.8最適宜。菜豆最忌連作,生產中應實行2-3年輪作。 菜豆生育過程中,主要吸收鉀和氮較多,還要吸收一定量的磷和鈣,才能良好發育。結莢期吸收磷鉀量較大。磷鉀肥對菜豆植株的生長發育、根瘤菌的發育、花芽分化、開花結莢和種子的發育等均有影響。缺乏磷肥,菜豆嫩莢和種子的品質和產量就會降低。缺鈣,幼葉葉片捲曲,葉緣失綠和生長點死亡。缺硼,則根係不發達,影響根瘤菌固氮,使花和豆莢發育不良。

為何冰箱冷凍室非得是零下18度?

為何冰箱冷凍室非得是零下18度? 不少家庭的冰箱有led面板,可顯示冷藏室和冷凍室溫度。每次看到那個零下18℃,不少人,包括筆者在內就會禁不住提出一個小疑問:為什麼冷凍室溫度非得是零下18℃?最多零下1℃不就結冰了嗎?搞這麼低溫度實在是浪費電呢。 聰明如很多人是這樣推測的 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很多人,包括筆者在內就開始推測後面的機制了。冷凍室的零下18℃其實不費電,相反,它是節約電力的一個好措施。為何? 冰箱隔一段時間,內部溫度升高後,它就要啟動壓縮機,嗡嗡嗡的。頻繁啟動壓縮機不僅耗電,冰箱的壽命也會降低,還有就是很吵人。怎麼辦?簡單,先把冷凍室的溫度搞得低低的,比如零下18℃左右。 然後,冷凍室的冷氣往上走,來到冷藏室,如此,就能長時間保持冷藏室的溫度處於0到8℃以內了。 待冷凍室的冷氣散失過多,溫度升高到零下幾度時,再啟動冰箱的壓縮機把溫度再次降到零下18℃,如此,冰箱的啟動次數就變少了。 實際是這樣嗎?很遺憾,不是。 原因之一:不一樣的水 水到零度以下就結冰了,這是絕大多數人的認識。然而仔細一想,這不適用於冰箱的冷凍室。因為冷凍室存放的不是上百升礦泉水,而是各種各樣的食物。 食物中含有大量水這沒錯,但這些水同時含有大量的鹽、糖等物質。就像每1升海水中大約含有35克鹽,所以平均起來,要到零下1.33℃時海水才會結冰。 因此,要想把食物凍結,並不是溫度只要達到水的冰點就可以,得保證足夠低的溫度,食物中的水才能凍結,這很重要,因為食物中只要有液態水存在,這就等於是為各種細菌的繁殖提供了必備條件。 圖為牛肉薄片在不同溫度和不同時間內測得的牛肉中凍結水量的曲線。 當牛肉薄片的溫度為零下4℃時,只有70%的水分被凍結;溫度下降到零下9℃左右時,也還有3%的水分未凍結;即使牛肉薄片的溫度降低到零下18℃時,也不是100%的水分都被凍結住。 原因之二:嗜冷微生物 根據微生物對不同溫度的適應範圍,可將微生物分為三大類,嗜熱菌、嗜溫菌和嗜冷菌。在食物的冷藏和冷凍過程中,我們面對的「敵人」是嗜溫菌和嗜冷菌。 一般來說,能引起食物腐敗和食物致毒的嗜溫菌,在低於3 ℃情況下不產生毒素,當然,個別菌種例外。 而對於嗜冷菌,一般得在零下10 ℃到零下12 ℃時才會停止生長。 有的黴菌甚至要到零下15~零下18 ℃時才

連通管原理與應用

英 文版, English version   中 文版, Chinese version 西班牙文版, Espanol version  連通管基本原理 1. 連通管原理指的是,在一般開放的空間中,幾個液體容器的底部都相通的裝置,而若任一容器內注入液體,則當液體靜止時,各容器的液面必在同一水平面。 2. 兩 端的大氣壓力一樣,但管內兩端的水受重力作用而各自下墜,下墜瞬間,在圓弧頂部拉出一個真空,因真空而有壓力差,此時兩端的大氣壓 力再次從兩端將兩管的水壓回,但壓回的力量是大氣壓力減去管內的水壓(F=(Patm-PH2O)*A),而長管內的水比短管內的水還要重,所以壓回的力 量是短管的壓力大於長管的壓力,所 以,虹吸管內的水就會不斷的由短管端流入而由長管端流出。   3. 如果我們用兩根連通管,所以效率會變成兩倍。 4. 如果用兩根連通管,但是其中一個連接抽水馬達 , 此時 一根連通管是抽水,所以另一根把水送回 , 大氣壓力將兩管的水平衡,所 以,一個馬達可以有兩倍的動力 , 水就會不斷的循環。 問題1:請比較上連通管與下連通管的差異? 問題2:請問雙連通管時,管徑與高度差的關係?   簡易潮汐開關  (外部連通管)  1. 由於水持續進入水箱,水在水箱和潮汐開關內以同樣的速度上升。(潮汐開關內的底部是連通的)。虹吸管是通到外部的。水會持續上升到外部的開口端。 2. 一旦水上升到內部的開口端,它變成一個密封空間。由於水繼續上升,在水箱內水位繼續上升,但速度變慢。同時,水箱內水壓漸大。 3. 由於水位接近高水位線,壓力在開關內鐘將水位上升到臨界,造成部份水會先進入管道。 (同時會將管道上端部份空氣帶出,因為空氣在管內流動,也是噪音最大的時候) 4. 由於水在水箱到達高水位線後,體積空氣被迫壓縮管道,並透過虹吸作用,排出的空氣壓力後,進而開始大量排水。 (一旦開始大量排水,也是聲音最小的時候) 5 .水會一直流出,直到水位低到讓潮汐開關吸入空氣。然後,潮汐開關回歸起始位置。 6. 由於水持續進入水箱,水在水箱和潮汐開關內以同樣的速度上升。(潮汐開關內的底部是連通的)。虹吸管是通到外部的。水會持續上升到內部的開口端。  可以參考以下的影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