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特種養殖業現況與分析

中國特種養殖業現況與分析
當今,特種養殖迅速突起,發展到現有梅花鹿5000頭、北極狐10000隻、肉鴿1.8萬對、野鴨10萬隻、駝鳥500隻、海龍2000隻的規模。 現在就養殖提出以下幾點看法:

特種養殖業興起的原因
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吃穿考究起來。人們已吃膩了大魚大肉,於是便產生了獵奇嘗鮮的要求,由此推動了特種養殖業的發展。
二、閒散資金投放到養殖業中報酬很高,並解決了不少城市下崗人員和農村閒雜人員的就業問題。
三、媒體的宣傳報道和一些虛假廣告,加上人們發財致富的迫切心裏,導致對特種養殖趨之若鶩。
四、隨著近年來畜牧業的長足發展,少數領導又把目光轉向新奇,高起點的特種養殖。大量的資金投入,其可能是一任之功,多任包袱。

正確對特種養殖業
一、擺正特種養殖業的位置。我國農村實行改革以來,畜牧業取得了長足發展,特種養殖業作為畜牧業大家庭中的一員。但是不能把它作為主業,成為重頭戲,不可盲目宣傳,切忌一洪而上。
二、摸清行情,穩步發展,切忌頭腦發熱。任何東西,炒來炒去,雲裏霧裏,在沒有端上百姓餐桌、穿在人們身上之前,都不是最終商品,也就談不上價值多少,引進一隻駝鳥需2萬美元左右,飼養1公2母的最小駝鳥場,僅設備投資就需要萬元,占地1畝。中國已花耗鉅資引進 種駝鳥,但出口創匯屈指可數。現在仍然有人大談駝鳥渾身是寶,駝鳥營養價值高,駝鳥蛋畫上畫作為藝術品出售值多少美元。實際上駝鳥養殖投入大,飼養周期 長,多見炒種,作為商品銷售卻很少。
三、市場行情變化莫測,特種養殖更是如此,駝鳥、狐狸的銷售受國際市場的影響較大,另外中國加工技術跟不上,多 半鮮活出口,賺得少量利潤,然後再購進外國成品。例如中國每年需百萬張狐狸皮,但半數是進口。有人為了指銷狐狸,就說中國市場潛力巨大,10人擁有一條狐 狸皮圍領,中國就需養15億隻狐狸。照此估算中國豈不成了狐狸王國了。
四、選項要準,市場要摸清,不能隻看眼前,要有中長期打算,更應考慮中國國情。對於特種養殖。中國有過許多慘痛的教訓。如海狸鼠、黑螞蟻、白玉蝸牛(福壽螺)等。廣告宣稱白玉蝸牛營養價值高,味道鮮美,在國外和沿海地區供不應求。實際白玉蝸牛無市場,口感也不好。 有的被棄之荒郊野外,因白玉蝸年繁育特快,吃植物的葉、莖,已造成危害。
五、規模要適度。因特種養殖投資大,市場需求量小,不少是短期行為,應採取滾動發展。無論是駝鳥、狐狸,還是梅 花鹿、肉鴿的養殖,都不能一洪而上,把非正常的“炒種”價值當作商品價值,把一時的短缺作為永遠的匱乏。不能隻看眼前,把種價作為商品價。如種肉鴿兩年前 180元一對,商品肉鴿100元一對,而現在本地市場種肉鴿僅80元一對,商品肉鴿50元一對,土鴿10元一對,乳鴿10元一對。
六、任何商品都有是物以稀為貴,“炒種”只是短期行為,一旦上規模,供需比例發生變化,價格也就發生變化。例如 烏雞、野鴨目前已與草雞、家鴨價格相差無幾,由於環境條件、飼料變化、飼養周期縮短、脂肪堆積等諸多原因,使得自然風味保留甚少,甚至到嘗一次足也。由於 特種養殖戶飼養水平較低,缺乏防疫知識,另外由於引種較貴,大部分是近親雜交,造成退化,特種養殖帶來的回報大多不盡人意。
對特種養殖的幾種建議
一、對特種養殖要有清醒的認識。業務部門應發佈準確的資訊,正確引導。市場要找準,要做好市場調研,不能先上馬,後找市場。價格定位要準確,要有市場風險意識。不能含糊不清,不能憑空在甲地說乙地某個品種供不應求,在乙地說甲地某個品種脫銷。
二、規模要適度,要量力而行。對於特種養殖,供大於求不行,數量少了,沒有規模也不行,但不可貪大求洋,盲目選項,應摸清市場需求,搞好預測,不能你養我也養,大家都來養,這樣喪失了特殊養殖的意義,勢力造成供大於求,帶來很大的經濟損失。
三、大部分人對特種動物的飼養技術瞭解較少。因此要虛心學習技術,不能為了早出欄,一味追求縮短飼養周期,缺乏應有的自然環境,導致動物肉食品風味的喪失和皮毛質量的下降,同時也要重視動物疫病的防治和作種動物的選育。
發展特種養殖,需要有關部門牽頭,走貿工家一體化的路,有養殖,也有加工,使產品增值,形成拳頭打出去,這樣才能使特種養殖健康有序的發展。
〈來源:智農通〉
<台灣養耕共生註:市場是創造出來的,中國政府什麼都管,搞得人民什麼都靠政府,說來真令人可笑可悲
市場的供需一定會到達平衡,問題是政府管什麼?這是一個開放的社會 多管多錯
中國人民你是苯蛋嗎?自己要對自己負責 養殖什麼?怎麼養殖?怎麼管理市場?市場怎麼推廣?套句笑話
中國市場那麼大,台灣市場那麼小,台灣都要自己想辦法走出自己的路,想辦法活的更好,中國市場一遍美景卻賺不到錢,這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嗎?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蔬菜對溫度日照條件的要求

蔬菜對溫度日照條件的要求 全日照  8個小時日照 瓜類、茄果類、豆類、山藥、豆薯(地瓜)。番茄、黃瓜、茄子、辣椒等喜溫中、強光性 蔬菜夏秋季生產,玉米、青椒、西瓜、南瓜、西紅柿、茄子、芝麻、向日葵類。 其次是根莖類,如:馬鈴薯、甜菜、胡蘿蔔、白蘿蔔、甘藷、山藥等等。至少需半日照,才能生長,芋頭雖喜歡全日照,但比其他蔬菜耐蔭。  需要中等光照大白菜、甘藍、芥菜、蒜、洋蔥。  長日性蔬菜白菜、甘藍、芥菜、蘿蔔、胡蘿蔔、芹菜、菠菜、萵苣、蠶豆、豌豆、大蔥、洋蔥。 短日性蔬菜豇豆、扁豆、莧菜、空心菜。          中光性蔬菜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 菜豆 菜豆喜溫暖,不耐高溫和霜凍。菜豆種子發芽的適溫為20-30℃;在40℃以上的高溫和10℃以下的低溫,種子不易發芽。幼苗生長適宜氣溫為18-25℃。花芽分化的適宜氣溫為20-25℃,過高或過低溫度易出現發育不完全的花蕾、落花。 菜豆對光照強度的要求較高。在適宜溫度條件下,光照充足則植株生長健壯,莖的節間短而分枝多,開花結莢比較多,而且有利於根部對磷肥的吸收。當光照強度減弱時,植株易徒長,莖的節間長,分枝少,葉質薄,而且開花結莢數少,易落花落莢。 菜豆根系強大,能耐一定程度乾旱,但喜中度濕潤土壤條件,要求水分供應適中,不耐澇。生長期適宜土壤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空氣相對濕度以80%為宜。開花結莢期對水分最敏感,此期土壤乾旱對開花結莢有不良影響,開花數、結莢數及莢內種子數減少。土壤水分過大時,下部葉片黃化,早脫落。空氣濕度過大會引起徒長、結莢不良。 菜豆具有深根性和根瘤菌,對土壤的要求不甚嚴格,但仍以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輕砂壤土或粘質壤土為好。土壤過於粘重、低溫、排水和通氣不良則生長不良,炭疽病重。菜豆喜中性至微酸性土壤,適宜的土壤pH為5-7.0,其中以州6.2-6.8最適宜。菜豆最忌連作,生產中應實行2-3年輪作。 菜豆生育過程中,主要吸收鉀和氮較多,還要吸收一定量的磷和鈣,才能良好發育。結莢期吸收磷鉀量較大。磷鉀肥對菜豆植株的生長發育、根瘤菌的發育、花芽分化、開花結莢和種子的發育等均有影響。缺乏磷肥,菜豆嫩莢和種子的品質和產量就會降低。缺鈣,幼葉葉片捲曲,葉緣失綠和生長點死亡。缺硼,則根係不發達,影響根瘤菌固氮,使花和...

燈籠果

燈籠果 燈籠果屬於醋栗科茶蔍屬多年生灌木。株叢高1.2 米左右,果子是一個套着燈籠型莢子的小圓果,比拇指大一點,里面有很多小籽。未成熟時味極酸,成熟後呈黄綠色,完全成熟後呈紫紅色,非常甜,可以用來烤果餅,做果醬。燈籠果花朵燈籠果原產祕魯和智利,但是並不是什麼重要得產品。當地人隨便吃一點,偶爾也在菜市場看到。但是被廣泛的引入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所有番茄可以存活的地方都可以種。果醬和罐頭是居民的常用品,也經常出口。中部非洲國家,如加蓬,也有小型果園。 一、燈籠果的生育週期 1、發芽期:從種子吸水萌動到真葉露心為發芽階段,由播種到種子萌芽長出土,達到80%以上,大約需要7~15天。 2、幼苗期:苗出齊後,有80%的植株達到三片真葉,即第一個花萼形成前約20~30天。此期主要是根、莖、葉的生長時期,在生產上要採取良好的措施,培育生長發育健壯的幼苗,為高產、優質、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3、開花期:從開第一朵花開始到最後開的一朵花所持續的天數,為開花日數。最早開的第一朵花達5%的植株為開花始期,以月、日表示,植株最後開的花,而漿果又能在霜前充分成熟的日期為終花期。 4、結果期:結果期分為始期和終期。結果始期,即有5%的植株落花後,坐住果的日期。結果終期,即是終花期的花坐住果的日期。   5、成熟期:漿果成熟期,可分為始熟期和終熟期。始熟期,即有5%的植株第一個果成熟的日期。終熟期即最後充分成熟漿果的日期。燈籠果是由下向上陸續開花結果成熟的。第一個花果實膨大生長,第2~4朵花相繼現蕾、開花和結果。 二、燈籠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燈籠果性喜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以30℃左右發芽迅速;幼苗生長期20~25℃、夜間不低於17℃適宜生長;開花結果期白天以20~25℃、夜間不低於15℃為宜,否則易引起落花落果。氣溫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長。0℃以下植株受凍。經調查看,幼苗耐低溫能力不成熟,所以露地生殖時期不能過早,而必須在晚霜過後方可栽植。   2、光照:燈籠果對光照要求比較敏感,需要充足的光照。在3000~4000米燭光範圍內,生長發育協調,果實品質優良。光照不足時,植株徒長而細弱,產量下降,漿果著色差,品味不佳。因此,在生產上必須注意種植密度的合理性和打尖、抹芽、整枝的必要性。   3、水分:燈籠果需水較多,尤其在漿果開始成熟前期,枝葉和果實同時生長,需水較多,當漿果大量...

連通管原理與應用

英 文版, English version   中 文版, Chinese version 西班牙文版, Espanol version  連通管基本原理 1. 連通管原理指的是,在一般開放的空間中,幾個液體容器的底部都相通的裝置,而若任一容器內注入液體,則當液體靜止時,各容器的液面必在同一水平面。 2. 兩 端的大氣壓力一樣,但管內兩端的水受重力作用而各自下墜,下墜瞬間,在圓弧頂部拉出一個真空,因真空而有壓力差,此時兩端的大氣壓 力再次從兩端將兩管的水壓回,但壓回的力量是大氣壓力減去管內的水壓(F=(Patm-PH2O)*A),而長管內的水比短管內的水還要重,所以壓回的力 量是短管的壓力大於長管的壓力,所 以,虹吸管內的水就會不斷的由短管端流入而由長管端流出。   3. 如果我們用兩根連通管,所以效率會變成兩倍。 4. 如果用兩根連通管,但是其中一個連接抽水馬達 , 此時 一根連通管是抽水,所以另一根把水送回 , 大氣壓力將兩管的水平衡,所 以,一個馬達可以有兩倍的動力 , 水就會不斷的循環。 問題1:請比較上連通管與下連通管的差異? 問題2:請問雙連通管時,管徑與高度差的關係?   簡易潮汐開關  (外部連通管)  1. 由於水持續進入水箱,水在水箱和潮汐開關內以同樣的速度上升。(潮汐開關內的底部是連通的)。虹吸管是通到外部的。水會持續上升到外部的開口端。 2. 一旦水上升到內部的開口端,它變成一個密封空間。由於水繼續上升,在水箱內水位繼續上升,但速度變慢。同時,水箱內水壓漸大。 3. 由於水位接近高水位線,壓力在開關內鐘將水位上升到臨界,造成部份水會先進入管道。 (同時會將管道上端部份空氣帶出,因為空氣在管內流動,也是噪音最大的時候) 4. 由於水在水箱到達高水位線後,體積空氣被迫壓縮管道,並透過虹吸作用,排出的空氣壓力後,進而開始大量排水。 (一旦開始大量排水,也是聲音最小的時候) 5 .水會一直流出,直到水位低到讓潮汐開關吸入空氣。然後,潮汐開關回歸起始位置。 6. 由於水持續進入水箱,水在水箱和潮汐開關內以同樣的速度上升。(潮汐開關內的底部是連通的)。虹吸管是通到外部的。水會持續上升到內部的開口端。  可以參考以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