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安東尼·波登

安東尼·波登本人其實對 Instagram 並沒有太多想法。他並不想用食物照片吸引粉絲、打造社群光環。「分享食物照片並不可取,」波登在 2014 年接受 Smithsonia 採訪時表示,「這等於暗示別人說他們吃東西的品味很糟,而你吃的東西更有趣。」比起用餐照,他更常發有關藝術、搖滾偶像或他女朋友的照片給他的 230 萬名粉絲。如果通常他一旦發食物照,多半看起來都像是針對性的批評;像有一次他在遊艇上 PO 了一連串的魚子醬閃閃發光金黃色蛋黃的照片,但最後說「這頓牛排午餐根本不合理。」(在三月波登接受時代雜誌時,他強烈表達了對這頓午餐的不滿。)
但就算波登不那麼喜歡 Instagram,他也是個很會使用 Instagram 的人 -- 畢竟,他在整個職業生涯中善於跟讀者建立起屬於 FOMO 的社群認同感。波登的座右銘概念很模糊:「去旅行吧」。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得去任何地方,也不代表你一定把那種十分精緻,經過制度化的奉為圭臬(雖然他本人很喜歡 El Bulli 這間三星分子料理)。波登的理念是呼籲人們多多去體驗世界,既使是會被多數美國人忽略的世界角落; 你可以從他的 2005 年推出的節目《波登不設限》看到這點。《波登不設限》的節目內容都通常都是一段非常特別、奇異的食物之旅,你可以看到他去吃冰島腐爛的鯊魚膽、摩洛哥的烤羊睾,還有越南的活生生眼鏡蛇心臟,甚至疣豬肛門都敢吃。在一集中,他的舊金山全肉之旅表達了這種反神秘色彩的頃向,同時也讓不少素食主義者們都嚇壞了。
沒有任何東西能比波登 2000 年出版的第一本書《Kitchen Confidential》,更能表達他對餐飲業黑暗、奇怪文化的關注。當時,飲食主流文化大多聚焦在成功的餐廳、廚師與企業經驗。但是,波登把這個聚光燈轉向了幕後,關注那些餐飲業裡不入流的兄弟會文化。他那深入產業的視角對那些紐約高級餐廳而言就像烤羊睾丸一樣。這本書,就像波登所有出版物一樣,他會把這些不堪的東西直接貼在你的臉上。「好的食物與進食體驗,都跟血液、器官這些殘酷的事實有關。」,紐約客推薦本書的開場白寫著。不管好壞,《Kitchen Confidential》都給予食物一種新的正當性,人們應該更全面了解食物怎麼來的、怎麼生產、怎麼製作。
是的,實際狀況往往更糟。在我 22 歲的時候第一次《Kitchen Confidential》這本書時它已經出版近十年了,在那種充滿陽剛文化的環境裡,這本書扮演了把我推離餐館業的重要部分。(我在波登的書裡看到自己在這男性至上的環境中沒有未來,所以我很快打包我的刀子,然後離開。)雖然波登因為環繞世界,吃了那些經常由世界各地女性烹飪的食物受到歡迎。但他仍然是一個白人,跟發展中國家有段明顯地距離。
今年 61 歲的波登自殺了。他在最近幾年常常自嘲「白人應該在世界另一端,介紹貧困他國人民的美食因而聞名嗎?」他在《波登不設限》最後提出了這個問題。節目中這句話出現在波登 Pok Pok 大廚 Andy Ricker 的對話,但他的觀眾聽出了其中的雙重含義。多年以來,波登一直避開指責他對餐飲業有不利影響的任何批評,但在#MeToo 運動興起後,他立即轉變態度,在 Slate 採訪時說自己是「極其古老和壓迫體系中的領導人物」,「所以我不能責怪別人怎麼看我(指之前常在廚房裡破口大罵的行為)。」。就跟《波登不設限》與後來許多節目一樣,他也用自己的社群平台分享那些不人為知,或至少前所未聞的故事。
但如果說波登還創造了什麼,那應該就是他又愛又有點討厭的東西:Instagram 食物文化。波登的流浪癖讓他的粉絲得以擺脫單調的高級餐廳體驗,讓粉絲對不同食物充滿十足好奇,並以此作為探索世界的一種方式。如果沒有波登,現在可能沒有人在 Google 上分享那些賣午餐的街頭小吃車(編註:這是指美國)。波登在各地徒步旅行告訴了我們一件事:食物是一種最深層的文化,是你我對話的開端,也是體驗世界最好的方式。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燈籠果

燈籠果 燈籠果屬於醋栗科茶蔍屬多年生灌木。株叢高1.2 米左右,果子是一個套着燈籠型莢子的小圓果,比拇指大一點,里面有很多小籽。未成熟時味極酸,成熟後呈黄綠色,完全成熟後呈紫紅色,非常甜,可以用來烤果餅,做果醬。燈籠果花朵燈籠果原產祕魯和智利,但是並不是什麼重要得產品。當地人隨便吃一點,偶爾也在菜市場看到。但是被廣泛的引入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所有番茄可以存活的地方都可以種。果醬和罐頭是居民的常用品,也經常出口。中部非洲國家,如加蓬,也有小型果園。 一、燈籠果的生育週期 1、發芽期:從種子吸水萌動到真葉露心為發芽階段,由播種到種子萌芽長出土,達到80%以上,大約需要7~15天。 2、幼苗期:苗出齊後,有80%的植株達到三片真葉,即第一個花萼形成前約20~30天。此期主要是根、莖、葉的生長時期,在生產上要採取良好的措施,培育生長發育健壯的幼苗,為高產、優質、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3、開花期:從開第一朵花開始到最後開的一朵花所持續的天數,為開花日數。最早開的第一朵花達5%的植株為開花始期,以月、日表示,植株最後開的花,而漿果又能在霜前充分成熟的日期為終花期。 4、結果期:結果期分為始期和終期。結果始期,即有5%的植株落花後,坐住果的日期。結果終期,即是終花期的花坐住果的日期。   5、成熟期:漿果成熟期,可分為始熟期和終熟期。始熟期,即有5%的植株第一個果成熟的日期。終熟期即最後充分成熟漿果的日期。燈籠果是由下向上陸續開花結果成熟的。第一個花果實膨大生長,第2~4朵花相繼現蕾、開花和結果。 二、燈籠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燈籠果性喜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以30℃左右發芽迅速;幼苗生長期20~25℃、夜間不低於17℃適宜生長;開花結果期白天以20~25℃、夜間不低於15℃為宜,否則易引起落花落果。氣溫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長。0℃以下植株受凍。經調查看,幼苗耐低溫能力不成熟,所以露地生殖時期不能過早,而必須在晚霜過後方可栽植。   2、光照:燈籠果對光照要求比較敏感,需要充足的光照。在3000~4000米燭光範圍內,生長發育協調,果實品質優良。光照不足時,植株徒長而細弱,產量下降,漿果著色差,品味不佳。因此,在生產上必須注意種植密度的合理性和打尖、抹芽、整枝的必要性。   3、水分:燈籠果需水較多,尤其在漿果開始成熟前期,枝葉和果實同時生長,需水較多,當漿果大量

蔬菜對溫度日照條件的要求

蔬菜對溫度日照條件的要求 全日照  8個小時日照 瓜類、茄果類、豆類、山藥、豆薯(地瓜)。番茄、黃瓜、茄子、辣椒等喜溫中、強光性 蔬菜夏秋季生產,玉米、青椒、西瓜、南瓜、西紅柿、茄子、芝麻、向日葵類。 其次是根莖類,如:馬鈴薯、甜菜、胡蘿蔔、白蘿蔔、甘藷、山藥等等。至少需半日照,才能生長,芋頭雖喜歡全日照,但比其他蔬菜耐蔭。  需要中等光照大白菜、甘藍、芥菜、蒜、洋蔥。  長日性蔬菜白菜、甘藍、芥菜、蘿蔔、胡蘿蔔、芹菜、菠菜、萵苣、蠶豆、豌豆、大蔥、洋蔥。 短日性蔬菜豇豆、扁豆、莧菜、空心菜。          中光性蔬菜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 菜豆 菜豆喜溫暖,不耐高溫和霜凍。菜豆種子發芽的適溫為20-30℃;在40℃以上的高溫和10℃以下的低溫,種子不易發芽。幼苗生長適宜氣溫為18-25℃。花芽分化的適宜氣溫為20-25℃,過高或過低溫度易出現發育不完全的花蕾、落花。 菜豆對光照強度的要求較高。在適宜溫度條件下,光照充足則植株生長健壯,莖的節間短而分枝多,開花結莢比較多,而且有利於根部對磷肥的吸收。當光照強度減弱時,植株易徒長,莖的節間長,分枝少,葉質薄,而且開花結莢數少,易落花落莢。 菜豆根系強大,能耐一定程度乾旱,但喜中度濕潤土壤條件,要求水分供應適中,不耐澇。生長期適宜土壤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空氣相對濕度以80%為宜。開花結莢期對水分最敏感,此期土壤乾旱對開花結莢有不良影響,開花數、結莢數及莢內種子數減少。土壤水分過大時,下部葉片黃化,早脫落。空氣濕度過大會引起徒長、結莢不良。 菜豆具有深根性和根瘤菌,對土壤的要求不甚嚴格,但仍以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輕砂壤土或粘質壤土為好。土壤過於粘重、低溫、排水和通氣不良則生長不良,炭疽病重。菜豆喜中性至微酸性土壤,適宜的土壤pH為5-7.0,其中以州6.2-6.8最適宜。菜豆最忌連作,生產中應實行2-3年輪作。 菜豆生育過程中,主要吸收鉀和氮較多,還要吸收一定量的磷和鈣,才能良好發育。結莢期吸收磷鉀量較大。磷鉀肥對菜豆植株的生長發育、根瘤菌的發育、花芽分化、開花結莢和種子的發育等均有影響。缺乏磷肥,菜豆嫩莢和種子的品質和產量就會降低。缺鈣,幼葉葉片捲曲,葉緣失綠和生長點死亡。缺硼,則根係不發達,影響根瘤菌固氮,使花和豆莢發育不良。

為何冰箱冷凍室非得是零下18度?

為何冰箱冷凍室非得是零下18度? 不少家庭的冰箱有led面板,可顯示冷藏室和冷凍室溫度。每次看到那個零下18℃,不少人,包括筆者在內就會禁不住提出一個小疑問:為什麼冷凍室溫度非得是零下18℃?最多零下1℃不就結冰了嗎?搞這麼低溫度實在是浪費電呢。 聰明如很多人是這樣推測的 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很多人,包括筆者在內就開始推測後面的機制了。冷凍室的零下18℃其實不費電,相反,它是節約電力的一個好措施。為何? 冰箱隔一段時間,內部溫度升高後,它就要啟動壓縮機,嗡嗡嗡的。頻繁啟動壓縮機不僅耗電,冰箱的壽命也會降低,還有就是很吵人。怎麼辦?簡單,先把冷凍室的溫度搞得低低的,比如零下18℃左右。 然後,冷凍室的冷氣往上走,來到冷藏室,如此,就能長時間保持冷藏室的溫度處於0到8℃以內了。 待冷凍室的冷氣散失過多,溫度升高到零下幾度時,再啟動冰箱的壓縮機把溫度再次降到零下18℃,如此,冰箱的啟動次數就變少了。 實際是這樣嗎?很遺憾,不是。 原因之一:不一樣的水 水到零度以下就結冰了,這是絕大多數人的認識。然而仔細一想,這不適用於冰箱的冷凍室。因為冷凍室存放的不是上百升礦泉水,而是各種各樣的食物。 食物中含有大量水這沒錯,但這些水同時含有大量的鹽、糖等物質。就像每1升海水中大約含有35克鹽,所以平均起來,要到零下1.33℃時海水才會結冰。 因此,要想把食物凍結,並不是溫度只要達到水的冰點就可以,得保證足夠低的溫度,食物中的水才能凍結,這很重要,因為食物中只要有液態水存在,這就等於是為各種細菌的繁殖提供了必備條件。 圖為牛肉薄片在不同溫度和不同時間內測得的牛肉中凍結水量的曲線。 當牛肉薄片的溫度為零下4℃時,只有70%的水分被凍結;溫度下降到零下9℃左右時,也還有3%的水分未凍結;即使牛肉薄片的溫度降低到零下18℃時,也不是100%的水分都被凍結住。 原因之二:嗜冷微生物 根據微生物對不同溫度的適應範圍,可將微生物分為三大類,嗜熱菌、嗜溫菌和嗜冷菌。在食物的冷藏和冷凍過程中,我們面對的「敵人」是嗜溫菌和嗜冷菌。 一般來說,能引起食物腐敗和食物致毒的嗜溫菌,在低於3 ℃情況下不產生毒素,當然,個別菌種例外。 而對於嗜冷菌,一般得在零下10 ℃到零下12 ℃時才會停止生長。 有的黴菌甚至要到零下15~零下18 ℃時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