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何謂硝酸鹽


何謂硝酸鹽

硝酸鹽是一種自然物質

硝酸鹽來自於氮素。氮素是植物生長必須的養分,植物有了氮素才會生長健康。而氮素是自然物質,空氣有有80%氮氣,下雨過後,氮素隨雨落下,存在大土壤裡。像森林一樣,通常植物殘體和落葉堆肥,就能一直循環使用大地中的氮素。而豆科植物更是固氮作物。如果作物採收過快,則需要施肥。

氮素怎麼會變成硝酸鹽?

氮素會被土壤中的細菌分解為硝酸鹽(硝化作用),植物吸收硝酸鹽,再把硝酸鹽製造成氨基酸與蛋白質。植物吸收的硝酸鹽,是在夜裡發生的,硝酸鹽得經過充分的日照,經過光合作用才能轉化為氨基酸與蛋白質。所以,胺基酸是在白天製造的。葉菜裡頭,一定會同時含有氨基酸與蛋白質、硝酸鹽。光合作用的(日照)時間長一些,硝酸鹽就會少一些。


為什麼硝酸鹽會過量? 


硝酸鹽來不及變成胺基酸有兩個原因。

第一,是光合作用不足(日照不夠),陰雨天不只是日照不足,天上(雨水)還會落下氮素,增加土壤中的氮素。避免陰雨天採收,或凌晨採收,傍晚採收最好。
第二,才是過度施肥,蔬菜裡含太多氮素。
充分日照適量施肥著手,就可讓硝酸鹽降低。對於葉菜類,儘量調整傍晚採收,讓蔬菜有充足日照行光合作用。

硝酸鹽是壞東西?

人體有80%以上的硝酸鹽,來自於蔬菜,尤其是葉菜類,難道它只對身體有害?
讓葉菜除了豐富的維生素之外,還含有硝酸鹽?
硝酸鹽並不可怕,而是進到身體裡頭,轉化成亞硝酸胺,才會致癌。亞硝酸胺在食道會造成食道癌、在胃部會造成胃癌。可是硝酸鹽是必須的健康成份,進到人體裡面,也會轉化成一氧化氮,殺死沙門氏菌、大腸桿菌,增加血液循環、增厚胃壁,減少細菌感染與潰瘍的發生。所以問題是阻斷亞硝酸胺的形成,增加一氧化氮的形成?

吃的不對,硝酸鹽變成壞東西

如果清楚蔬菜營養成分,就會明白大自然的神奇安排。怎麼讓硝酸鹽要變成一氧化氮?原來是維生素C&E,吃葉菜的時候,就會同時攝取到維生素C&E、硝酸鹽。所以吃新鮮的菜很重要,新鮮採收的菜才能留住維生素。洗菜的方式更重要,很多長輩習慣切完菜再洗、或者反覆戳洗葉片、或者一直泡水,維生素易溶於水,水都是綠色了,菜就沒維生素了。

是誰讓硝酸鹽要變成亞硝酸胺?

口腔跟胃內的細菌,會把硝酸鹽變成了亞硝酸鹽,亞硝酸鹽遇到了胺類,就會變成可怕的亞硝酸胺。我們的胃部裡怎麼會有胺類?哪些食物含有胺類?
像乾燥海產像鯖魚乾、鯷魚乾、蚵乾、蝦米乾、及魷魚乾,還有生鮮海產像干貝、魚翅、鱈魚、秋刀魚等,都含有胺類,吃的時機就要謹慎些,勿多食。本身就含有亞硝酸胺的食物,像鹹魚、鹹肉等煙燻或鹽醃肉品,少碰才好。

該怎麼阻斷在胃中亞硝胺反應

只要均衡攝取幾種營養素,就可以了。
膳食纖維豐富的食物,像地瓜、南瓜、糙米、黃豆、芭樂、柳丁…,
β胡蘿蔔素的食物,像紅蘿蔔、地瓜、南瓜、菠菜,芒果、鳳梨、番茄、木瓜…。
含多酚類的食物,喝點茶、喝點咖啡,就能攝取得到。
或吃多酚水果如柑橘、檸檬與文旦。
都可以阻斷亞硝酸胺的生成。
如果,很不幸地,生成亞硝酸胺,富含維生素B2的食物,也能阻斷引發癌細胞。
木耳、黃豆、糙米、地瓜葉、南瓜等等,還有柿子、柑橘、香蕉、梨各種水果,都富含維生素B2。

偏食是危險的。

如果飲食不均衡,像有人只吃葉菜、不吃米飯,水果,要快調整過來,才能讓硝酸鹽不會造成傷害。千萬要記得,均衡和新鮮,才能健康。

留言

匿名表示…
你好,請問硝酸鹽在養耕共生中的系統當中的份量是多少呢?
croxword寫道…
聯合國及歐盟針對每人每天可攝取的硝酸鹽總量訂定標準,每人每天體重每公斤最高可以攝取3.7毫克,以60公斤來說,每人每天攝取硝酸鹽最高約為222毫克。
美國硝酸鹽總量標準是1.6毫克。
問題是一般人若不考慮食品添加物,每天攝取的硝酸鹽主要來自蔬菜,占45~85%,其次是飲用水,占5~40%。
舉例來說,假若食用100公克含有3,000毫克/公斤硝酸鹽的蔬菜,攝取的硝酸鹽就達300毫克,超過了聯合國及歐盟的規範值。
Unknown寫道…
請問,這是誰的大作?
Unknown寫道…
請問,那那位的大作?
Unknown寫道…
你說的都很對,不會否認對消費者身體的健康影響,但是對農民是家計的影響,事問消費者願意多話錢去買農作物嗎,這是社會結構問題常年低薪造成消費者不願意多花錢買健康食物,不要說國外如何好,這些好的國家薪水都很高,以德國來說農民是高商尚的工作,所以不要獻幕人家,自己生活的國家社會先改善進步跟的上人家才能追求完美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蔬菜對溫度日照條件的要求

蔬菜對溫度日照條件的要求 全日照  8個小時日照 瓜類、茄果類、豆類、山藥、豆薯(地瓜)。番茄、黃瓜、茄子、辣椒等喜溫中、強光性 蔬菜夏秋季生產,玉米、青椒、西瓜、南瓜、西紅柿、茄子、芝麻、向日葵類。 其次是根莖類,如:馬鈴薯、甜菜、胡蘿蔔、白蘿蔔、甘藷、山藥等等。至少需半日照,才能生長,芋頭雖喜歡全日照,但比其他蔬菜耐蔭。  需要中等光照大白菜、甘藍、芥菜、蒜、洋蔥。  長日性蔬菜白菜、甘藍、芥菜、蘿蔔、胡蘿蔔、芹菜、菠菜、萵苣、蠶豆、豌豆、大蔥、洋蔥。 短日性蔬菜豇豆、扁豆、莧菜、空心菜。          中光性蔬菜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 菜豆 菜豆喜溫暖,不耐高溫和霜凍。菜豆種子發芽的適溫為20-30℃;在40℃以上的高溫和10℃以下的低溫,種子不易發芽。幼苗生長適宜氣溫為18-25℃。花芽分化的適宜氣溫為20-25℃,過高或過低溫度易出現發育不完全的花蕾、落花。 菜豆對光照強度的要求較高。在適宜溫度條件下,光照充足則植株生長健壯,莖的節間短而分枝多,開花結莢比較多,而且有利於根部對磷肥的吸收。當光照強度減弱時,植株易徒長,莖的節間長,分枝少,葉質薄,而且開花結莢數少,易落花落莢。 菜豆根系強大,能耐一定程度乾旱,但喜中度濕潤土壤條件,要求水分供應適中,不耐澇。生長期適宜土壤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空氣相對濕度以80%為宜。開花結莢期對水分最敏感,此期土壤乾旱對開花結莢有不良影響,開花數、結莢數及莢內種子數減少。土壤水分過大時,下部葉片黃化,早脫落。空氣濕度過大會引起徒長、結莢不良。 菜豆具有深根性和根瘤菌,對土壤的要求不甚嚴格,但仍以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輕砂壤土或粘質壤土為好。土壤過於粘重、低溫、排水和通氣不良則生長不良,炭疽病重。菜豆喜中性至微酸性土壤,適宜的土壤pH為5-7.0,其中以州6.2-6.8最適宜。菜豆最忌連作,生產中應實行2-3年輪作。 菜豆生育過程中,主要吸收鉀和氮較多,還要吸收一定量的磷和鈣,才能良好發育。結莢期吸收磷鉀量較大。磷鉀肥對菜豆植株的生長發育、根瘤菌的發育、花芽分化、開花結莢和種子的發育等均有影響。缺乏磷肥,菜豆嫩莢和種子的品質和產量就會降低。缺鈣,幼葉葉片捲曲,葉緣失綠和生長點死亡。缺硼,則根係不發達,影響根瘤菌固氮,使花和...

燈籠果

燈籠果 燈籠果屬於醋栗科茶蔍屬多年生灌木。株叢高1.2 米左右,果子是一個套着燈籠型莢子的小圓果,比拇指大一點,里面有很多小籽。未成熟時味極酸,成熟後呈黄綠色,完全成熟後呈紫紅色,非常甜,可以用來烤果餅,做果醬。燈籠果花朵燈籠果原產祕魯和智利,但是並不是什麼重要得產品。當地人隨便吃一點,偶爾也在菜市場看到。但是被廣泛的引入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所有番茄可以存活的地方都可以種。果醬和罐頭是居民的常用品,也經常出口。中部非洲國家,如加蓬,也有小型果園。 一、燈籠果的生育週期 1、發芽期:從種子吸水萌動到真葉露心為發芽階段,由播種到種子萌芽長出土,達到80%以上,大約需要7~15天。 2、幼苗期:苗出齊後,有80%的植株達到三片真葉,即第一個花萼形成前約20~30天。此期主要是根、莖、葉的生長時期,在生產上要採取良好的措施,培育生長發育健壯的幼苗,為高產、優質、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3、開花期:從開第一朵花開始到最後開的一朵花所持續的天數,為開花日數。最早開的第一朵花達5%的植株為開花始期,以月、日表示,植株最後開的花,而漿果又能在霜前充分成熟的日期為終花期。 4、結果期:結果期分為始期和終期。結果始期,即有5%的植株落花後,坐住果的日期。結果終期,即是終花期的花坐住果的日期。   5、成熟期:漿果成熟期,可分為始熟期和終熟期。始熟期,即有5%的植株第一個果成熟的日期。終熟期即最後充分成熟漿果的日期。燈籠果是由下向上陸續開花結果成熟的。第一個花果實膨大生長,第2~4朵花相繼現蕾、開花和結果。 二、燈籠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燈籠果性喜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以30℃左右發芽迅速;幼苗生長期20~25℃、夜間不低於17℃適宜生長;開花結果期白天以20~25℃、夜間不低於15℃為宜,否則易引起落花落果。氣溫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長。0℃以下植株受凍。經調查看,幼苗耐低溫能力不成熟,所以露地生殖時期不能過早,而必須在晚霜過後方可栽植。   2、光照:燈籠果對光照要求比較敏感,需要充足的光照。在3000~4000米燭光範圍內,生長發育協調,果實品質優良。光照不足時,植株徒長而細弱,產量下降,漿果著色差,品味不佳。因此,在生產上必須注意種植密度的合理性和打尖、抹芽、整枝的必要性。   3、水分:燈籠果需水較多,尤其在漿果開始成熟前期,枝葉和果實同時生長,需水較多,當漿果大量...

連通管原理與應用

英 文版, English version   中 文版, Chinese version 西班牙文版, Espanol version  連通管基本原理 1. 連通管原理指的是,在一般開放的空間中,幾個液體容器的底部都相通的裝置,而若任一容器內注入液體,則當液體靜止時,各容器的液面必在同一水平面。 2. 兩 端的大氣壓力一樣,但管內兩端的水受重力作用而各自下墜,下墜瞬間,在圓弧頂部拉出一個真空,因真空而有壓力差,此時兩端的大氣壓 力再次從兩端將兩管的水壓回,但壓回的力量是大氣壓力減去管內的水壓(F=(Patm-PH2O)*A),而長管內的水比短管內的水還要重,所以壓回的力 量是短管的壓力大於長管的壓力,所 以,虹吸管內的水就會不斷的由短管端流入而由長管端流出。   3. 如果我們用兩根連通管,所以效率會變成兩倍。 4. 如果用兩根連通管,但是其中一個連接抽水馬達 , 此時 一根連通管是抽水,所以另一根把水送回 , 大氣壓力將兩管的水平衡,所 以,一個馬達可以有兩倍的動力 , 水就會不斷的循環。 問題1:請比較上連通管與下連通管的差異? 問題2:請問雙連通管時,管徑與高度差的關係?   簡易潮汐開關  (外部連通管)  1. 由於水持續進入水箱,水在水箱和潮汐開關內以同樣的速度上升。(潮汐開關內的底部是連通的)。虹吸管是通到外部的。水會持續上升到外部的開口端。 2. 一旦水上升到內部的開口端,它變成一個密封空間。由於水繼續上升,在水箱內水位繼續上升,但速度變慢。同時,水箱內水壓漸大。 3. 由於水位接近高水位線,壓力在開關內鐘將水位上升到臨界,造成部份水會先進入管道。 (同時會將管道上端部份空氣帶出,因為空氣在管內流動,也是噪音最大的時候) 4. 由於水在水箱到達高水位線後,體積空氣被迫壓縮管道,並透過虹吸作用,排出的空氣壓力後,進而開始大量排水。 (一旦開始大量排水,也是聲音最小的時候) 5 .水會一直流出,直到水位低到讓潮汐開關吸入空氣。然後,潮汐開關回歸起始位置。 6. 由於水持續進入水箱,水在水箱和潮汐開關內以同樣的速度上升。(潮汐開關內的底部是連通的)。虹吸管是通到外部的。水會持續上升到內部的開口端。  可以參考以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