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淡水白鯧

淡水白鯧
Piaractus brachypomus,米氏肥脂鲤,短盖肥脂鲤,鰭條無硬棘。背鰭18~19;臀鰭16~18;腹鰭8。鰾室爲二個,後室長於前室。側線鱗82~98。上、下頜齒均二行,齒面呈缺刻

淡水白鯧為肥脂鯉屬(淡水白鯧屬Piaractus)短蓋肥脂鯉(Piaractus brachypomus):又稱淡水白鯧。 米氏肥脂鯉(Piaractus mitrei):又稱米氏淡水白鯧。淡水白鯧(Piaractus brachypomus (Cuvier, 1818),學名短蓋巨脂鯉,原產南美亞馬遜河,爲熱帶和亞熱帶魚類。淡水白鯧具有食性雜、生長快、個體大、病害少、易捕撈、肉厚剌少、味道鮮美、營養豐富等特點,在擴大池塘養殖對象,增加單位面積產量方面是一種有價值的魚類,幼魚階段還可作觀賞魚。
淡水白鯧於1982年引入台灣,人工繁殖成功後,開始推廣養殖。狀尖端突出。第一鰓弓的鰓耙數30~36。有明顯的胃,胃囊呈U字狀較膨大,其胃的長度約爲腸長的1/5,胃與十二指腸交界處有幽門盲囊(幽門垂),腸及内髒周圍有脂肪塊。
體形類似海水鯧魚,側扁成盤狀,背較厚,口端位,無鬚。頭部小,頭長與頭高相當。眼中等大,位於口角稍上方。尾分叉,下葉稍長於上葉。背部有脂鰭,背鰭起點與腹鰭略相對,體被小型圓鱗,自胸鰭基部至肛門有略呈鋸狀的腹棱鱗。體色爲銀灰色,胸、腹、臀鰭呈紅色,尾鰭邊緣帶黑色。魚種時體表有黑色星斑。成魚時星斑消失,但成魚體色易受環境影響而些微變化,室内飼養呈深灰至黑色,放養池塘中則呈白身銀鱗黑尾紅鰭。  
魚體生長迅速,個體可達20公斤,飼養周年體重可達一公斤以上。到第二年可長到二公斤左右。群體差異小,在飼料充足情況下無殘食性。但在饑餓情況下會互咬導致傷鰭死亡。所以要確認飼料充足。  
食性
個體雜食性,消化系統發達,具有肉食性魚類所具備的膨大的胃和幽門囊,既攝食小魚、蝦和底棲動物等動物性飼料,又攝食水草、蔬菜、藻類等植物性飼料。人工飼養時,可投餵花生、豆餅和配合飼料。魚苗主食硅藻、甲藻等單細胞藻以及輪蟲、枝角類、橈足類等浮游動物。剛孵仔魚以卵黄爲營養,4~5天後腸管形成。長至5~6公釐,攝食浮游生物,主食小型單孢藻和輪蟲類。在全長16公釐左右時,主食水蚤;當全長長至4~5公分,主食水蚤和枝角類;全長6公分左右時,主食各種浮游生物,植物碎屑和人工投喂的飼料。當全長達7公分,主食各種植物碎屑和飼料。所以魚苗階段主要以浮游生物爲食。 
生態適應性
屬於廣鹽性熱帶魚類,底棲性,適溫範圍12~35℃,最適水溫爲24~32℃,如水溫持續兩天低於12℃時,須保溫。該魚對低氧耐受力較強,在溶氧爲0.5毫克/升時仍能生存,適宜在較肥的魚塘中養殖。性溫好群易捕,其鱗細致密,不易受傷,可長途運輸。  
繁殖技術 
人工繁殖
1、親魚培育:越冬培育池選用能保溫的土池,水溫控制在20~26℃,溶氧不低於2mg/升。越冬期間投喂的人工顆粒飼料含蛋白質一般爲30%左右,日投喂量爲親魚體重的2~3%,每隔2~3天投喂麥芽和青菜各一次,每次喂量爲體重的1%。開春以後,親魚由越冬池轉入強化培育池。魚池面積適當擴大,同時搭配少量鱅魚、草魚種,日投飼量擴大到親魚體重的8%,隔日適當投喂些麥芽、青菜、西瓜皮等作爲輔助食料。在快接近催產的一段時間,應加強流水刺激,每天向親魚池中沖水兩次,能使親魚性腺加快成熟,提高催產效果。爲加快親魚的性腺發育,可采用藥物進行人工催熟,即親魚在2齡時就開始注射催熟激素,用hcg和lrh-a混合進行腹腔注射,如此不但能促使親魚性腺提早成熟,並且催產效果也好。
2、催情產卵:選擇體表光滑,腹部有明顯卵巢輪廓,而且泄殖孔有微紅的雌魚催產。不要求腹部松軟,因爲淡水白鯧與家魚不同,其腹部肋間骨粗大,腹部始終是梗硬的。用挖卵器取卵檢查,卵粒要求呈園形、大小均勻、放入顯核液中能使卵粒分離,卵核有一半以上偏心。雄魚隻要大部分能擠出少量精液,一般都可以進行催產。親魚注射催情激素放入產卵池後,要保持沖水刺激,水溫在26~30℃,效應時間爲6~8小時。雌、雄魚發情明顯,追逐激烈,產卵前親魚有時還發出“咯、咯”的聲音。這就說明已經開始交配產卵,馬上就可以撈到受精卵孵化。
3、人工孵化:由於淡水白鯧卵在流水中呈半浮性狀態,因此可采用家魚的人工孵化環道或孵化缸進行孵化,但流水的速度要比孵化家魚卵時快些,才能使卵粒不至於下沉,並均勻地翻動,以保證較高的孵化率。當水溫28℃左右時,魚苗約需22小時可出膜。當水溫在28~30℃時,從受精卵開始孵化到魚苗出現腰點腸管形成,大約需要5~6天時間。孵化用水要嚴格過濾,以防帶入劍水蚤,對魚卵和魚苗造成較大的危害。因爲淡水白鯧對敵百蟲藥物敏感,其它藥物又很難殺滅劍水蚤。  
苗種培育
1、魚苗培育:一般用土池培育,也可用水泥池。土池在魚苗下塘前要徹底清理和消毒,待毒性消失後,清水放入淡水白鯧魚苗,其密度一般每667平方米 10~20萬尾爲宜。魚苗下池7天内,先采用豆漿喂養法,輔助投喂雞鴨蛋煮成的懸浮液。7天以後,逐步施入糞肥或大草摳肥水培養浮游生物,供魚苗食用,同時每天還要投喂豆漿或豆餅漿。投餌時,要沿池周邊均勻潑灑,量少次多。如果水溫在28~30℃範圍内,通常經過約20天的培育,能長成3cm左右的夏花魚種。
2、魚種培育:這個階段是將夏花魚種飼養成大規格魚種。放養前,按常規清塘消毒,施足基肥,培養大型浮游動物。放養時,一般密度爲每667平方米4~5萬尾。放養後,每天投喂人工飼料,日投飼量爲魚種體重的10~12%。其飼料配方可采用魚粉10%,大豆餅25%、菜餅25%、m糠10%、麩皮10%、混合雜料18%、礦物質2%、下腳麵粉5%的比例,其蛋白質含量要求30~35%左右。魚種培育至10月上中旬,應陸續出池,准備越冬。  
成魚飼養
淡水白鯧成魚養殖方式,主要有池塘主養、成魚池混養、魚種池套養和利用流水或網箱高密度集約式養殖。
1、主養:即以淡水白鯧爲主要放養對象,搭配放養其他經濟魚類的飼養方式。池塘面積以5~10667平方米,水深2~2.5m爲
淡水白鯧
好。若放養越冬魚種,規格以每尾50~80g爲宜,每667平方米放養400~700尾;如放養當年魚種,規格以每尾15~20g爲宜,每667平方米放養600~800尾。搭配魚類以鰱、鱅、草魚、團頭魴、羅非魚爲宜,但一定要搭配鰱、鱅魚種,因爲淡水白鯧攝食量大,排泄物多,水中浮游生物增長快,水質容易出現富營養化,放養鰱、鱅等濾食性的魚類,既能充分利用水體中的餌料,提高總產量,又能改善水質,有利於淡水白鯧的生長。養成魚的飼料中,要求蛋白質的含量25%左右。由於白鯧常棲息在水體中下層,因此顆料飼料應制成沉性爲好,便於盡快攝食,減少浪費。若池塘自然水溫在25~30℃能保持3個月左右,主養淡水白鯧能穫得高產。在我國長江以南池塘主養,生長速度快,群體產量高,也易於捕撈。平均尾重20g左右的魚種,經過5個月飼養,平均個體可達500g左右。667平方米總產500kg以上。
2、混養:是在其他魚類成魚池中混養淡水白鯧。如果放養20g左右的當年魚種,至10月中旬前後捕撈,起水規格常爲每尾400~500g;如果放養規格爲尾重50g以上的越冬魚種,至10月中旬起捕,規格可達每尾800~1000g。所以常混養較大規格魚種,其效益更好。
3、套養:是在其他魚類的魚種池中放養一定數量的淡水白鯧魚種,利用其生長快速的優勢,當年養成商品魚。當年早繁的白鯧魚苗培育到每尾1g左右,套養在魚種池中,在3~4個月的生長期内,就可養成規格爲250~500g的商品魚。也可在四大家魚魚種池中套養體長5~8cm左右的越冬魚種,每667平方米套養淡水鯧魚200~300尾,在不影響家魚種產量的情況下,每667平方米可以增產淡水白鯧成魚200kg左右。
不少單位進行水泥池微流水工廠式集約化養殖淡水白鯧,穫得良好的效果。在我國南方,有的單位在池塘進行淡水鯧的輪養或雙季飼養,也都摸索出一些成功的經驗。溫流水能爲淡水鯧提供適宜或最適水溫、充足的溶氧等較理想的生態條件,可以實行高密度集約化養殖,是單養淡水白鯧理想的方式之一。新疆烏魯木齊市紅雁水產公司,利用電廠的溫流水,在水泥池中培育淡水鯧親魚620尾,不僅性腺可提早成熟,能在流水池中自行產卵,而且親魚的懷卵量大,催產效果好。

留言

Unknown寫道…
淡水白鯧不是食人魚嗎
croxword寫道…
淡水白鯧不是食人魚但是體型很像
以前很多魚缸都因淡水白鯧而爆缸
成長效率快換肉率高而且是素食性
可以用豆粉攪拌菜渣代替飼料
浮冰寫道…
Piaractus有好幾種,這條魚[大銀板魚](或稱紅銀板)也是,傷人行為通都是在食物缺乏下產生的。外來魚種要特別小心管理,絕對不能棄養。因為要進行商轉,行銷管道也要考慮,進台灣這麼多年始終沒有形成市場,就要多進行瞭解;若是自己吃,也要重視養殖管理,絕不可外流破壞原生態。
石門水庫釣到的大銀板魚,
http://olgadiaz51.pixnet.net/blog/post/22222363-%E9%A9%9A%E8%A6%8B%E9%A3%9F%E4%BA%BA%E9%AD%9A%E8%BF%91%E8%A6%AA-%E9%AB%94%E9%95%B770%E5%85%AC%E5%88%86
維基百科提到AD2000年左右有傷人紀錄。
http://en.wikipedia.org/wiki/Piaractus_brachypomus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燈籠果

燈籠果 燈籠果屬於醋栗科茶蔍屬多年生灌木。株叢高1.2 米左右,果子是一個套着燈籠型莢子的小圓果,比拇指大一點,里面有很多小籽。未成熟時味極酸,成熟後呈黄綠色,完全成熟後呈紫紅色,非常甜,可以用來烤果餅,做果醬。燈籠果花朵燈籠果原產祕魯和智利,但是並不是什麼重要得產品。當地人隨便吃一點,偶爾也在菜市場看到。但是被廣泛的引入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所有番茄可以存活的地方都可以種。果醬和罐頭是居民的常用品,也經常出口。中部非洲國家,如加蓬,也有小型果園。 一、燈籠果的生育週期 1、發芽期:從種子吸水萌動到真葉露心為發芽階段,由播種到種子萌芽長出土,達到80%以上,大約需要7~15天。 2、幼苗期:苗出齊後,有80%的植株達到三片真葉,即第一個花萼形成前約20~30天。此期主要是根、莖、葉的生長時期,在生產上要採取良好的措施,培育生長發育健壯的幼苗,為高產、優質、豐產打下良好的基礎。 3、開花期:從開第一朵花開始到最後開的一朵花所持續的天數,為開花日數。最早開的第一朵花達5%的植株為開花始期,以月、日表示,植株最後開的花,而漿果又能在霜前充分成熟的日期為終花期。 4、結果期:結果期分為始期和終期。結果始期,即有5%的植株落花後,坐住果的日期。結果終期,即是終花期的花坐住果的日期。   5、成熟期:漿果成熟期,可分為始熟期和終熟期。始熟期,即有5%的植株第一個果成熟的日期。終熟期即最後充分成熟漿果的日期。燈籠果是由下向上陸續開花結果成熟的。第一個花果實膨大生長,第2~4朵花相繼現蕾、開花和結果。 二、燈籠果對環境條件的要求:   1、溫度:燈籠果性喜溫,不耐霜凍。種子發芽以30℃左右發芽迅速;幼苗生長期20~25℃、夜間不低於17℃適宜生長;開花結果期白天以20~25℃、夜間不低於15℃為宜,否則易引起落花落果。氣溫10℃以下植株停止生長。0℃以下植株受凍。經調查看,幼苗耐低溫能力不成熟,所以露地生殖時期不能過早,而必須在晚霜過後方可栽植。   2、光照:燈籠果對光照要求比較敏感,需要充足的光照。在3000~4000米燭光範圍內,生長發育協調,果實品質優良。光照不足時,植株徒長而細弱,產量下降,漿果著色差,品味不佳。因此,在生產上必須注意種植密度的合理性和打尖、抹芽、整枝的必要性。   3、水分:燈籠果需水較多,尤其在漿果開始成熟前期,枝葉和果實同時生長,需水較多,當漿果大量

蔬菜對溫度日照條件的要求

蔬菜對溫度日照條件的要求 全日照  8個小時日照 瓜類、茄果類、豆類、山藥、豆薯(地瓜)。番茄、黃瓜、茄子、辣椒等喜溫中、強光性 蔬菜夏秋季生產,玉米、青椒、西瓜、南瓜、西紅柿、茄子、芝麻、向日葵類。 其次是根莖類,如:馬鈴薯、甜菜、胡蘿蔔、白蘿蔔、甘藷、山藥等等。至少需半日照,才能生長,芋頭雖喜歡全日照,但比其他蔬菜耐蔭。  需要中等光照大白菜、甘藍、芥菜、蒜、洋蔥。  長日性蔬菜白菜、甘藍、芥菜、蘿蔔、胡蘿蔔、芹菜、菠菜、萵苣、蠶豆、豌豆、大蔥、洋蔥。 短日性蔬菜豇豆、扁豆、莧菜、空心菜。          中光性蔬菜黃瓜、番茄、茄子、辣椒、菜豆 菜豆 菜豆喜溫暖,不耐高溫和霜凍。菜豆種子發芽的適溫為20-30℃;在40℃以上的高溫和10℃以下的低溫,種子不易發芽。幼苗生長適宜氣溫為18-25℃。花芽分化的適宜氣溫為20-25℃,過高或過低溫度易出現發育不完全的花蕾、落花。 菜豆對光照強度的要求較高。在適宜溫度條件下,光照充足則植株生長健壯,莖的節間短而分枝多,開花結莢比較多,而且有利於根部對磷肥的吸收。當光照強度減弱時,植株易徒長,莖的節間長,分枝少,葉質薄,而且開花結莢數少,易落花落莢。 菜豆根系強大,能耐一定程度乾旱,但喜中度濕潤土壤條件,要求水分供應適中,不耐澇。生長期適宜土壤濕度為田間最大持水量的60%-70%,空氣相對濕度以80%為宜。開花結莢期對水分最敏感,此期土壤乾旱對開花結莢有不良影響,開花數、結莢數及莢內種子數減少。土壤水分過大時,下部葉片黃化,早脫落。空氣濕度過大會引起徒長、結莢不良。 菜豆具有深根性和根瘤菌,對土壤的要求不甚嚴格,但仍以土層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輕砂壤土或粘質壤土為好。土壤過於粘重、低溫、排水和通氣不良則生長不良,炭疽病重。菜豆喜中性至微酸性土壤,適宜的土壤pH為5-7.0,其中以州6.2-6.8最適宜。菜豆最忌連作,生產中應實行2-3年輪作。 菜豆生育過程中,主要吸收鉀和氮較多,還要吸收一定量的磷和鈣,才能良好發育。結莢期吸收磷鉀量較大。磷鉀肥對菜豆植株的生長發育、根瘤菌的發育、花芽分化、開花結莢和種子的發育等均有影響。缺乏磷肥,菜豆嫩莢和種子的品質和產量就會降低。缺鈣,幼葉葉片捲曲,葉緣失綠和生長點死亡。缺硼,則根係不發達,影響根瘤菌固氮,使花和豆莢發育不良。

為何冰箱冷凍室非得是零下18度?

為何冰箱冷凍室非得是零下18度? 不少家庭的冰箱有led面板,可顯示冷藏室和冷凍室溫度。每次看到那個零下18℃,不少人,包括筆者在內就會禁不住提出一個小疑問:為什麼冷凍室溫度非得是零下18℃?最多零下1℃不就結冰了嗎?搞這麼低溫度實在是浪費電呢。 聰明如很多人是這樣推測的 百思不得其解,於是很多人,包括筆者在內就開始推測後面的機制了。冷凍室的零下18℃其實不費電,相反,它是節約電力的一個好措施。為何? 冰箱隔一段時間,內部溫度升高後,它就要啟動壓縮機,嗡嗡嗡的。頻繁啟動壓縮機不僅耗電,冰箱的壽命也會降低,還有就是很吵人。怎麼辦?簡單,先把冷凍室的溫度搞得低低的,比如零下18℃左右。 然後,冷凍室的冷氣往上走,來到冷藏室,如此,就能長時間保持冷藏室的溫度處於0到8℃以內了。 待冷凍室的冷氣散失過多,溫度升高到零下幾度時,再啟動冰箱的壓縮機把溫度再次降到零下18℃,如此,冰箱的啟動次數就變少了。 實際是這樣嗎?很遺憾,不是。 原因之一:不一樣的水 水到零度以下就結冰了,這是絕大多數人的認識。然而仔細一想,這不適用於冰箱的冷凍室。因為冷凍室存放的不是上百升礦泉水,而是各種各樣的食物。 食物中含有大量水這沒錯,但這些水同時含有大量的鹽、糖等物質。就像每1升海水中大約含有35克鹽,所以平均起來,要到零下1.33℃時海水才會結冰。 因此,要想把食物凍結,並不是溫度只要達到水的冰點就可以,得保證足夠低的溫度,食物中的水才能凍結,這很重要,因為食物中只要有液態水存在,這就等於是為各種細菌的繁殖提供了必備條件。 圖為牛肉薄片在不同溫度和不同時間內測得的牛肉中凍結水量的曲線。 當牛肉薄片的溫度為零下4℃時,只有70%的水分被凍結;溫度下降到零下9℃左右時,也還有3%的水分未凍結;即使牛肉薄片的溫度降低到零下18℃時,也不是100%的水分都被凍結住。 原因之二:嗜冷微生物 根據微生物對不同溫度的適應範圍,可將微生物分為三大類,嗜熱菌、嗜溫菌和嗜冷菌。在食物的冷藏和冷凍過程中,我們面對的「敵人」是嗜溫菌和嗜冷菌。 一般來說,能引起食物腐敗和食物致毒的嗜溫菌,在低於3 ℃情況下不產生毒素,當然,個別菌種例外。 而對於嗜冷菌,一般得在零下10 ℃到零下12 ℃時才會停止生長。 有的黴菌甚至要到零下15~零下18 ℃時才